肃宗孝章皇帝讳炟,显宗第五子也。《谥法》曰:“温克令仪曰章。”伏侯《古今注》曰:“炟之字曰著,音丁达反。”母贾贵人。永平三年,立为皇太子。少宽容,好儒术,显宗器重之。
十八年八月壬子,即皇帝位,年十九。尊皇后曰皇太后。
壬戌,葬孝明皇帝于显节陵。《帝王纪》曰:“显节陵方三百步,高八丈。其地故富寿亭也,西北去洛阳三十七里。”
冬十月丁未,大赦天下。赐民爵,人二级,为父后及孝悌、力田人三级,脱无名数及流人欲占者人一级,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子;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诏曰:“朕以眇身,托于王侯之上,统理万机,惧失厥中,兢兢业业,未知所济。深惟守文之主,必建师傅之官。《诗》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也。郑玄云:“愆,过也。率,循也。由,用也。言成王之令德,不过误,不违失,皆循用旧典文章,谓周公之礼法。”行太尉事节乡侯喜三世在位,为国元老;赵喜,光武时为太尉,明帝时行太尉事,故曰三代在位。元,长也。诗曰:“方叔元老。”司空融融,牟融。典职六年,勤劳不怠。其以喜为太傅,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武帝初以张子孺领尚书事。录尚书事由此始。‘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小雅之所伤也。《诗·雨无正》之文也。三事,三公也。郑玄注云:“幽王在外,三公及诸侯随而行者,皆无复君臣之礼,不肯晨夜省王。”‘予违汝弼,汝无面从’,《尚书·益稷》之文也。孔安国注云:“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无面从我。”股肱之正义也。群后百僚勉思厥职,各贡忠诚,以辅不逮。申敕四方,称朕意焉。”
十一月戊戌,蜀郡太守第五伦为司空。
诏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酒泉,今肃州县也。《前书》音义曰:“城下有泉,其味若酒,因名酒泉焉。”遣酒泉太守段彭救戊己校尉耿恭。
甲辰晦,日有食之。于是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诏有司各上封事。
十二月癸巳,有司奏言:“孝明皇帝圣德淳茂,劬劳日昊,身御浣衣,日昊,日昳。《尚书》曰:“文王自朝至于日中昊,不遑暇食。”食无兼珍。泽臻四表,《尚书》曰:“光被四表。”远人慕化,僬侥、儋耳,款塞自至。款,扣。僬侥、儋耳解见《明纪》。克伐鬼方,开道西域,鬼方,远方。《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威灵广被,无思不服。以烝庶为忧,不以天下为乐。备三雍之教,躬养老之礼。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蓺,《周礼》保氏教之六蓺:一曰礼,二曰乐,三曰射,四曰驭,五曰书,六曰数。《前书·蓺文志》以《礼》、《乐》、《春秋》、《易》、《诗》、《书》为《六蓺》。博贯谓究极深幽耳。不舍昼夜。聪明渊塞,著在图谶。《河图》曰:“图出代,九天开明,受用嗣兴,十代以光。”又《括地象》曰:“十代礼乐,文雅并出。”谓明帝也。至德所感,通于神明。功烈光于四海,仁风行于千载。而深执谦谦,自称不德,无起寝庙,埽地而祭,除日祀之法,《春秋外传》曰:“日祭,月祀,时享。祖祢则日祭,高曾则月祀,三祧则时享。”今此除日祀之法,从时月之祭。省送终之礼,遂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天下闻之,莫不凄怆。陛下至孝烝烝,奉顺圣德。臣愚以为更衣在中门之外,处所殊别,宜尊庙曰显宗,其四时禘祫,于光武之堂,闲祀悉还更衣,续汉书曰:“五年再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父为昭,南向;子为穆,北向。禘以夏四月,祫以冬十月。禘之为言谛,谛审昭穆尊卑之义。祫者,合也。冬十月五谷成,故骨肉合饮食于祖庙,谓之殷祭。四时正祭外,有五月尝麦,三伏立秋尝粢盛酎,十月尝稻等,谓之闲祀,即各于更衣之殿。更衣者,非正处也。园中有寝,有便殿。寝者,陵上正殿。便殿,寝侧之别殿,即更衣也。”共进《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祫祭高庙故事。”《前书》高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制曰:“可。”
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槁,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建初元年春正月,诏三州郡国:“方春东作,恐人稍受禀,往来烦剧,或妨耕农。禀,给也。稍谓少少给之,不顿与。其各实核尤贫者,计所贷并与之。并音必政反。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前书》曰,百石已下有斗食佐史之秩,言小吏也。诏书既下,勿得稽留,刺史明加督察尤无状者。”无状谓其罪恶尤大,其状无可寄言,故云无状。它皆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