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一年。丙寅。九月。己酉。谕曰、山西巡抚阿里衮。现在患病。其巡抚并提督印务。著兵部尚书班第、暂行署理。即日驰驿前往。
○谕军机大臣等、四川巡抚纪山题请将逆犯夏如春案内附逆之举人李含筠、革去举人一本。内称准贵州督臣张广泗咨称、质讯李含筠、供认李时吉告以逆言。代伊出银资送夏如春。知情不首。现将该犯问拟满徒等语。李含筠身列科名。既知夏如春逆谋。不行举首。更为资给盘费。情甚可恶。非寻常知情不首者可比。今仅拟满徒。岂足蔽辜。况此等匪类。充徒本省。将来必仍至滋事。前曾降旨、发遣逆党、俱充发黑龙江等处。此案李含筠一犯。应即照此办理。可传谕张广泗知之。
○又谕军机大臣等、前遣侍卫富德、往视巡抚阿里衮。富德复命。据奏阿里衮病势。不过暂时不能办事。今遣尚书班第、前往署理巡抚印务。办理巡幸五台之事。复遣侍卫德山、带领御医邵正文、驰驿往视。既有代伊办事之人。伊得以安闲调摄。又闻、朕特遣人往视。想来心中喜悦。渐至痊愈耳。并将此寄谕大学士讷亲知之。
○是日驻跸五郎村。
○庚戌。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上行围。
○谕、朕巡幸五台。初次经过直隶各处。宜沛恩施。唯是直隶今岁通省钱粮。既已全数蠲除。无可加恩再免。著该督那苏图、查明此次经过州县内、男妇年七十以上者。照从前恩诏之例。分别赏赉。以示优恤高年之意。
○大学士伯张廷玉等奏覆、编修杨述曾所进经史讲义。内称科举之弊。自不可听其日下。而制义之行。已四百余年。今何能骤为更张。亦惟酌复旧式。稍为变通。臣等查设科取士。近代试以文艺。原非专尚词华。至考试之法。汉唐以来。明经、贤良、进士、诸科。初或得人。后适滋弊。欲异其经。至于申韩老庄。皆以发问。而抄义条诵旧策。其习不改。盖制愈更。而趋时好者应之速。法方变、而争捷径者术弥工。苏轼所谓有知人之才。虽因今之法而有余。无知人之才。虽复古之制而不足。试笃论也。今科场取士。试以经书制义论表判策。求其各体皆合程式。即老生宿儒。不能出其范围。若惟节抄剽盗。即朝更夕改。其术自在。从前条奏更制者甚多。康熙五六年间、曾废八股而试策论。行之一科。风气卑靡尤甚。百余年来。仍复旧制。亦以取士之法。如是已足。今杨述曾所称、制义旧制、限三百字以上。篇末自抒所见。名曰大结。限二百字以下。后因文日加长。大结遂废、今请限四百字以上。许用大结。限二百字以上等语。查科场条例。初场文每篇不得过五百字。原有定制。明初多用大结。非因文长而废。盖大结之体。汉唐以下之事。随题缀入。明之中叶。每以此为关节。其后悉行禁止。若仍用大结。弊窦愈多。断不可行。又称、旧制考试经题。不嫌隐僻。照书义亦用大结。先引注疏。再引宋儒注解等语。查考试经义。原听主司命题。无专尚冠冕、禁出隐僻之例。如限定隐僻。则又于隐僻中揣摩。弊亦相等。至宋儒注解。精者固足以发经蕴。若驳杂之说。添设大结之中。有伤正旨。无补经文。又称、表题不论古今。随时互出。五判易以五言排律八韵等语。查表以标著事绪。在辞旨明畅。声律精切。若果学富词充。即诗才赋手。皆已兼之。如随俗备拟。勉强凑成。无论古今。皆可率应。仍不免雷同。至五判、原欲士子留心律文。俾引经议制。详慎刑章。若易以律诗。则风云月露之词。不免为李锷所讥。且仅仅五言数韵。尤易凑合。更难以杜剿袭。又称、策题发问太多。对者不悉。往往敷衍草率。嗣后五问。限以一经、一史、一性理、二时务、等语。查科场定例。五策题字。原不许过多。其发问不拘门类。凡天文、地理、礼乐、兵农、经、史、子、集、等类。随时策试。正欲其贯通古今。指陈得失。如但限以一经、一史、一性理、二时务、示以定格。更易揣摩。且头场已试经义。二场试性理论。三场复重见叠出。亦不足以穷摩拟。在杨述曾以为科举之学。欲其难不欲其易。臣等窃谓若求其实。则今之试法。不见为易。若不求其实。即如所奏。更不见其难。且恐弊端复从此起。惟在司文柄者、精心衡鉴。实意旁求。果能不为浅学眯目。则甄拔皆佳士。不在更张旧制也。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