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楚成王即位前后楚国政治的短期动乱
公元前676年(楚文王十四年),那处之尹阎敖因被巴人打败而逃跑,为楚文王所杀。阎敖之族因而发动叛乱,巴人乘机攻楚。第二年,楚文王率军反击,被巴师败之于津(一说今湖北枝江西,一说江陵南,即沙市)。楚文王归,楚大阍(大阍,官名,楚人称为大伯。杜注:“若今城门校尉官。”)鬻拳拒绝入城。楚文王转而伐黄,败黄师于[跞昔-乐]陵(黄地,今河南潢川西南)。同年六月,楚文王返国途中,至湫(今湖北宜城东南)病逝(此从《左传》,楚文王在位十五年。《史记》则记文王在位十三年,即在公元前677年卒。)楚文王卒后,其子熊堵敖立,是为堵敖(杜敖)。堵敖与其弟熊恽(熊[君页])均为楚文王与息妫所生。
公元前672年(堵敖三年,此从《左传》,《史记》则为堵敖五年),堵敖欲杀其弟熊恽,恽奔随,在随国的帮助下,袭杀堵敖而代之,是为楚成王(《史记·楚世家》。
据《左传·庄公十四年》载,楚文王灭息虏息妫归是在公元前680年(楚文王十年),故息妫所生熊堵敖、熊恽兄弟两人,均很年幼。所谓“堵敖欲杀其弟熊恽”,当非真实,实际上则是楚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企图推翻堵敖的贵族失败后逃到随国,借助随国力量而获胜的,因而熊恽是依靠政变手段夺得王位的。屈原《天问》所谓“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反映的就是这种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历史真相。
堵敖在位三年,政局动荡,无所作为。公元前671年,熊恽即位,是为著名的楚成王(前671-626年)。楚成王即位时年幼,军政大权掌握在令尹子元手里(从《左传》等所记子元行为看,子元可能是倒堵敖、立熊恽的主要策划者,故楚成王立后,即以其为令尹,主楚国政。)子元,楚文王弟,居功自傲,飞扬跋扈,对文夫人(息妫)极其无礼。《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子元竟在成王母宫室旁边建馆舍,振铃铎,跳《万》舞,惑以淫乱。由于文夫人泣诉反对才停止。接着,子元又仓促起兵攻郑,郑国“县门不发,楚言而出”(不闭城门,出兵而效楚言)(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楚子元等既入城,见其县门不发,复操楚语而退出。杜注谓郑出兵而效楚言,误矣。”),子元疑有伏兵,中原诸国接着又来救郑,子元害怕,慌张退兵。子元回来后,变本加厉,公然住进王宫,企图挑逗文夫人,斗射师谏阻,反被囚禁。公元前664年(楚成王八年),申公斗班怒杀子元,子元内乱遂平。楚成王即位前后,时经十余年,政局动荡不安,楚武、文开创的王业,一度受到削弱。
二、斗子文毁家助国
子元内乱平定后,楚成王以斗子文为令尹,自己亦日渐成长,楚国政局从此稳定,并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北上争霸。
斗子文,又名斗谷於菟,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令尹之一,对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身世,《左传·宣公四年》有详细的记载,说:
初,若敖娶于[云阝]([云阝],即郧),生斗伯比。若敖卒,以其母畜于[云阝],淫于[云阝]子之女,生子文焉。[云阝]夫人使弃诸梦中(杨伯峻《春秋左氏传)注:梦即楚之云梦泽,在江北)。虎乳之。[云阝]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
据此说法,子文系楚国君若敖熊仪之后,或熊仪之子别封斗邑,为斗氏之祖,亦号称若敖(张君《楚国斗、成、[艹/为]、屈四族先世考》(《楚文化觅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1986年版)。班固称“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汉书·叙传》。)可见斗射师、斗班、斗子文均属若敖氏之族,对平定子元内乱,起了重要作用。正因此,子文才被任为令尹这一要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