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广铭,字文箴。以功授州判,发蜀。著有《公羊释例》三十卷、《孟子义疏》二十八卷、《五经异义疏证》二十卷。《庄子义训》、《前汉书考证》,皆未成书。诸书义证赅洽,而家法不紊。
孔广牧,字力赏,为诗人太仆眉涵仲子。五龄就傅,即知问学。父既尽难,事母极孝。研六经长于训诂考据,兼通中西算术。欲为《礼记》作流,念记文浩博,难以兼举,遂区分数类,将次第纂成合而为一。值咸丰庚申寇至清江浦,流离奔走,不遑撰述。间为诗歌,多抑塞无聊之语。友人或劝就难荫入监读书,备应京兆试。适盗贼梗途,与官军同行,见斩杀如草芥,顿触悲怀,感寒而殒。仅存《礼疏》残稿、《天算释》一卷、《孔子生卒年月考》一卷。遗书大率称引详确,推测精密,无愧古作者焉。
○孔继涵
孔继涵,字体生,一字诵孟,号荭谷,为袭衍圣公毓圻孙。
以乾隆庚辰举于乡,辛卯成进士。官户部主事。充《日下旧闻》纂修官。笃于内行,天性过人。岁丙戌,当与计吏偕,闻术者言,母氏恐有意外虞,则色变不欲行,父兄强之,行二百里,心怦怦动,策车而返。其在户部,寖向用矣,一旦以母疾遽告归养,而母氏殁。又三年,遂卒,年四十五。
夙雅志稽古,于天文地志经学字义算数,无不博综。宦京师七年,退食之暇,辄与友朋讲析疑义,考证异同。凡所抄校者,数千百帙。集汉唐以来金石刻千馀种,与经义史志相比附。又以编纂官书,遍观京城内外寺院古迹碑记,历西山,沿平昌,罔弗椠录。遇藏书家罕传之本,必校勘付锓,以广其传。所刊有《五经文字九经文样》、《杜预春秋长历土地名》、《赵纺春秋全锁匙》、《宋庠国语补音》、《赵岐孟子注》,为《微波榭丛书》。又刊《算经十书》、《休宁戴氏遗书》。所自撰者,有《考工车度记》、《补林氏考工记》、《解勾股粟米法》、《释数同度记》各一卷,《红榈书屋集》二卷,词四卷。
○雷学淇
雷学淇,字瞻叔,顺天通州人。举人鐏子。
嘉庆十九年进士,任山西和顺县知县、贵州永从县知县,历充丙子乙未同考官。鐏著有《古经服纬》,学淇承家教,好为讨论之学。每得一解,必求其会通,务于诸经之文无所抵忤。传笺注疏,取舍多殊,但期干事理之合,虽前贤不让也。尝谓:孟子先至梁后至齐,以本书观之甚明,而《史记》误谓惠王立三十六年即卒,遂云三十五年孟子至梁,而以惠王改元后十六年为襄王之世。若据《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后元十五年,齐威王薨,十七年惠成王卒,是惠王后元十六年齐宣王始即位,则较然与孟子书适符。且《竹书》又称梁惠会诸侯于徐州改元称王,故孟子呼之曰王。《史记》谓孟子至梁之二年,惠王卒,襄王立,虽质诸经文,宜若可信;但卒于改元后之十七年,非三十六年也。襄王既立,孟子见其不似人君,乃东至齐,据《竹书》又齐宣即位之二年也。梁至齐千数百里,故曰千里。若孟子先见宣王,由邹之齐仅六百馀里,不得云千里矣。齐人取燕,孟子明言宣王时事。《史记》于齐失载悼子、侯剡二代,将威王之立皆移前二十二年,于齐人伐燕事不知折衷《孟子》,而年表谓在湣王十年,司马温公终求其说而不得,复将宣之即位移下十年以迁就《孟子》,自后说者迄无定论,亦据《纪年》,则伐燕在宣王七年,实周郝王之元年。凡《孟子》书所记古人年岁以《史记》《汉书》之说推之皆水合者,以《纪年》推之无不合。更以《竹书》长历推验列宿之岁差,历代之日食,自唐虞以来亦无有差忒焉。惟惜《纪年》一书,由五代以来,颇多残缺,爰博考隋唐以前诸书所征引者,搜辑参证,经时九年,稍复旧观,成书十四卷。又撰《古经天象考》十一卷,《图说》二卷,《夏小正经传考》二卷,《本义》四卷,《亦嚣斋经义考》若干卷。
○李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