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遇字良孺,进贤人;万历辛丑(一六○一)进士。由知县,擢兵科给事中;进「八忧、五渐、三无」疏,极陈时弊(见「明史」本传)。历擢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魏忠贤以其疏救御史游士任也,矫旨革职。坐汪文言狱,追赃谪戍。
崇祯初,起兵部右侍郎。明年,进南京刑部尚书,召拜兵部尚书;言『秦中流寇,明旨许抚、剿并行。臣谓渠魁乞降亦宜抚,胁从负固亦宜剿』!帝纳之。明年,以过信山东巡抚余大成言,抚叛将李九成,致莱城被围,又曲庇宣府议和巡抚沈棨;命解任。久之,起南京兵部尚书,改工部;引疾归。国变后,卒于家。
李汝璨字用章,南昌人。崇祯时,官兵科给事中。十年(一六三七)闰月,因旱求言;疏言:『八、九年来干和召灾,始于端揆,积于四海;水旱盗贼,何怪其然』!帝怒,削籍。国变,衰绖北面哀号,作祈死文;竟死。
颜垓字宇肩,德化人。天启中,进士。知平湖县,有声。召对称旨,擢翰林院检讨;转右春坊,洊升学士。明亡,不仕。
易应昌字瑞芝,临川人;万历癸丑(一六一三)进士。天启时,由御史累迁大理少卿;阉党劾为东林,削籍。崇祯二年(一六二九),起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偕都御史曹于汴持史■〈范上土下〉、高捷起官事甚力。寻以救刑部尚书乔允升忤旨,遣戍。
宏光时,召复故官,迁工部右侍郎;阮大铖列之十八罗汉中。国变后,卒。
詹尔选字思吉,抚州乐安人;崇祯辛未(一六三一)进士。由太常博士,擢御史;请起用侍郎陈子壮、推官汤开远。已因劾陈启新,并劾吏部尚书谢升、大学士温体仁不加驳正,尸素可愧。未几,大学士钱士升以争武生李琎搜括富户之请忤旨,乞休;尔选言:『人臣所以不肯言者,其源在不肯去耳。辅臣肯言、肯去,臣实荣之;独不能不为朝廷惜也』!语多切至。帝震怒,召对诘责;尔选侃侃不少屈。命锦衣提下;尔选叩头曰:『臣死不足惜!皇上幸听臣,事尚可为!即不听,亦可留为他日思』!帝愈怒;大臣力为申救,仅削籍归。十五年(一六四二),给事中沈迅、左懋第相继论荐,召还;未赴而都城陷。弘光立,首起之。群小惮其鲠直,令补外僚;遂不出。国变后,又十二年而终。
萧士玮字伯玉,泰和人。中万历丙辰(一六一六)乡试;越七年,天启壬戌(一六二一)成进士。除行人,历吏部郎中。弘光时,擢光禄寺卿。着有「春浮园集」。
范康生字讱轩,安福人;官中书舍人。从万元吉于皁口,随入赣州。城陷,被执;放归。着「仿指南录」,纪赣事甚悉。
黄景昉字太稚,晋江人;天启乙丑(一六二五)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庶子。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御经筵,问用人之道;景昉言:『考选不公;推官成勇、朱天麟廉能素着,不得预清华选』。又言:『郑三俊不当久系』。帝皆嘉纳;进少詹事。尝召对,言『近撤监视中官高起潜,关外辄闻警报。臣家海滨,将吏每遇调发,即报海警,冀得复留。触类而推,其情自见』。帝颔之。十四年(一六四一),以詹事掌翰林院。十五年(一六四二)六月,与蒋德璟、吴甡并进东阁大学士。明年,并加太子太保;改户部尚书、文渊阁。帝欲裁去南京操江文臣,专任诚意伯刘孔昭;持不可。忤旨,遂引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