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全千户所在晋江县东南十五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建。两廊列十百户所。成化五年,正千户蒋辅重建。教场在所城东门内北偏。营八百五十三间在本所城中,今仅存五百八十一间。垾寨一处在晋江县南十都潘径。洪武二十一年创建。屯田新旧二所共田地六十七顷二十亩,计旗军二百二十四名。南安县一所,在县北九、十都东埔。惠安县一所,在县北二、三等都涂岭等处。烽燧十处俱在晋江县。安平(在县西八都)、坑山(在十六都)、东门外、洋下(上二处在十五都),陈坑(在十一都)、石悃58、潘径、隘埔59、石头、萧下(上五处在十都。已上九处俱县南)。金门千户所在同安县东南十九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创建。两廊列十百户所。教场在所城北门外。营八百六十间在本所城中,今仅存五百六十五间。垾寨八处俱在同安县。洪武二十一年创建。刘五店寨60、澳头寨(上二寨在十七、八都)、牛岭寨、秽林寨(上二寨在三、四都)、瓯山寨(在五都。已上五寨俱县东)、洪山寨(在七、八都)、西山寨(在一、二都)、天宝寨(在九、十都。上三寨俱县西)。屯田一所在漳州府龙溪县南二十一等都,共田三十五顷三十亩,计旗军一百三十名。烽燧六处南安县四处:石井(在四十三都)、溪东(在四十五都)、街内、下吴(上二处在四十六都。已上四处俱县西南)。同安县二处:白石头(在县南十都)、叶了(在县东南十九都)。高浦千户所在同安县西南十四都。洪武二十三年徙永宁卫中右千户所创建,更今名。两廊列十百户所。教场在所城北门外。营一千二十五间在本所城中,今仅存八百八十五间。垾寨三处俱在同安县西十五、六都。洪武二十三年创建高浦寨61、大员堂寨、马銮寨。屯田新旧二所共田地六十六顷二十二亩,计旗军二百二十四名。南安县一所,在县东南三十二都三峰等处;同安县一所,在县西一、二、三等都萧田等处。烽燧五处俱在同安县。下崎(在三都)、东关浔、亭泥(上二处在四、五都。已上三处俱县北)、刘山、西卢(上二处俱在县南十一都)。中左千户所在同安县西南二十三都。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谢柱徙建宁卫中左千户所创建。两廊列十百户所。教场在所城南门外。营九百八十七间在本所城中,今仅有七百一十四间。垾寨二处俱在同安县西南二十二等都。洪武二十七年创建东澳寨、伍通寨。烽燧八处俱在同安县西南。厦门、高浦62、径山(上三处在二十二都)、东渡、下尾、流礁(上三处在二十三都)、井上、龙渊(上二处在二十四都)。崇武千户所在惠安县东二十七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以小兜巡检司旧址创建。两廊列十百户所。教场在所城东门外。营九百八十七间在本所城中,今仅存七百一十七间。垾寨一处在惠安县东南二十六都青山。洪武二十一年创建。屯田新旧二所共田地七十二顷,计旗军二百四十四名。晋江县一所,在县北四十一都下庄;惠安县一所,在县西北十五都大中。烽燧二十二处俱在惠安县。海头(在六都)、下头(在七都)、后黄、峰尾(上二处在八都)、大山、高山(上二处在九都)、萧山(在十都)、炉头、下朱(上二处在十一都)、后任(在三十四都。上十处俱县东北)、白沙(在县西南十九都)、白崎(在二十三都)、柯山(在二十四都)、獭窟(在二十五都)、大岞、古雷(上二处在二十七都)、赤山(在二十八都)、程埭、小岞(上二处在三十都)、尖山(在三十一都)、青山、马头(上二处在三十二都。已上一十一处俱县东南)。浯屿水寨在府城西南同安县嘉禾。旧设于浯屿,后迁今所,名中左所。每岁分永宁、漳州二卫军士更番备倭于此。永宁卫官二十六员,旗军二千二百四十二名。漳州卫官一十二员,旗军六百五十六名。
校注
1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大使王员移建县西”。
2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知县张津重建”。
3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移建今所”。
4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宣德八年”。
5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长滩铺”。
6康熙《建宁府志》作“渡口铺”。
7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尚有白塔、油源两铺,本志未录。
8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宋开宝八年始迁东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