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圣寺在县东五都。五代梁贞明二年建,宋建隆元年赐今额,元大历六年重修。灵溪寺在一都。宋大观二年建。竹林寺唐咸通三年建。广化寺五代梁乾化间建,国朝成化五年重建。瑞迹寺五代梁乾化二年建。小灵鹫寺唐天复二年建。(上四寺在四都。)大印寺唐咸通三年建。保福寺五代梁贞明五年建。荇溪显应寺宋太平兴国四年建,(上三寺在十都。)仁丰寺在二十都。五代晋天福二年建。鞠多寺宋淳化元年建。金峰寺宋淳化二年建。(上二寺在二十一都。)安禅寺唐咸通二年建。南峰寺宋开宝二年建。(上二寺在二十二都。)安仁寺唐大中元年建,元至元二十九年重新。瑞林寺五代梁龙德二年建。(上二寺在二十三都。已上一十五寺俱县西。)报恩寺在一都。唐咸通九年建。永宁寺唐乾符元年建。栖云寺唐景福元年建。(上二寺在二都。已上三寺俱在县南。)天王寺在一都。五代晋天福七年建,国朝成化六年重建。教谕陈震诗:“青山去县无多路,芳草临门只一僧。”瑞峰寺在三都。唐咸通元年建。兴福寺梁大同二年建。金鄁寺唐大中八年建,元大德间重建。寺有盘陀石、露响石、乌马石、潜鳞沼、双石屏、碧水帘、涌金尺、蒙泉井、长老岩、祥云岩,号十奇。(上二寺在四都。)香林寺在六都。唐天宝元年建。国朝林聪诗:“翠拥层峦合,流分曲涧梁。”中际香积寺俗呼“际峙”,唐乾符五年建,六年赐“香积”额,元大德间重建。旧有插天楼。双峰寺唐元和十四年建,初号“九仙”,后改今名。灵山寺唐咸通二年建,国朝天顺八年重建。资福寺宋景德四年建。白莲寺宋太平兴国七年建。(上五寺在八都。)龟山寺唐开成二年建。安福寺唐咸通二年建。(上二寺在十都。)甘露寺唐元和十五年建。广教寺在十一都。唐大中元年建。(上二寺在十一都。)仙岩寺唐咸通二年建。小支提寺唐咸通九年建。布泉寺唐乾符六年建。(上三寺在十二都。)禅寂寺在十三都。唐咸通五年建。凤山寺在十四都。唐中和四年建,初名“资福”,宋太平兴国四年改为“崇胜寺”。中有碧云堂。太灵鹫寺在十七都。宋太平兴国元年建。云门寺唐咸通二年建。瑞龙寺五代周广顺间建。(上二寺在十九都。已上二十二寺俱县北。)应先寺在县东北五都。宋雍熙二年建。文提寺在县西北十二都。吴越钱氏建。宋政和间以郡守黄裳之请赐“政和万寿寺”额。(已上四十三寺俱存。)永福寺在旧金溪里。唐大中十二年建,初名“观音”,咸通四年改为“崇寿”,五代梁开平四年赐今额。禅林寺在旧霍同里。唐咸通二年建。同圣寺在旧水际里。五代晋天福四年建。(上三寺见《三山志》,俱废。)宝花尼寺在六都。唐咸通元年建。北山尼寺五代周广顺四年建。宝安尼寺宋太平兴国四年建。(上二寺在九都。)太平尼寺在十二都。宋开宝五年建。(已上凡四寺俱存。)玄禧观一名“怡云堂”。在二十二都。元大德五年建,国朝正统七年重建。鹤林宫在十二都霍童山下。梁大通二年建。世谓之“鹤林洞天”。有桃花洲、午日岩,皆宫之胜概也。东山宫在七都。宋宝庆初建。福林宫在五都。宋景定四年建,为景祐真君庙,元泰定二年重建,改今名。鄱阳李辅诗:“雨过石田瑶草长,春深洞府碧桃开。”又云:“点《易》晓分花上露,烹茶时汲石间泉。”(上三宫俱县北。)三元宫在县西一都。元泰定元年建。棋峰道院元至元二年建,国朝洪武二十七年修,司业周质夫为记。鄱阳李辅诗:“瑶台昼静来黄鹤,石室春深长紫芝。”怡灵堂元大德五年建,国朝正统七年重建。(上道院并堂俱在县西二十二都。)
福安县
狮峰寺在二十四都。唐景福元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年重修。寺有狮子峰、金鸡石,卧牛石、鹿跑泉、双髻峰、笔架峰、石梯峰、环翠亭、伏虎桥、广化门,号十奇。《三山志》作“西峰”。资福寺在三十六都。五代唐长兴元年建。(上二寺俱县东。)栖隐寺在二十三都。唐太中元年建,国朝天顺二年重建。栖灵寺在五十八都。宋元符二年建。孟充诗:“风收千嶂雨,帘卷满楼山。田种嶕峣上,人行图画间。”(上二寺俱县西。)龟湖寺在一都,距城半里。元至大四年主簿胡琏建,国朝洪武、正统、成化间俱尝修建。灵岩寺在二十都。唐咸通元年建。国朝成化十八年增建。(上二寺俱县南。)宝林寺五代晋天福五年建。报恩寺宋元符初建,国朝成化十九年重建。(上二寺在二十五都。)大凝寺在二十六都。兴云寺在旧仁风里。(上二寺俱宋元符二年建。已上四寺国朝洪武间并入狮峰寺。)曹山寺在三十一都。唐景福二年建,国朝成化十五年重新。保林寺宋乾德四年建,国朝成化间修。青云寺白莲寺(上二寺俱宋元符二年建。已上三寺在三十五都。)仁王寺宋乾德二年建。云林寺宋乾德五年建。(上二寺在旧秦溪里,俱废。已上六寺国朝洪武间并入资福寺,通上十寺俱县东。)兴庆寺在二十三都。宋开宝元年建,国朝成化间重建。罗汉寺在十七都。宋天圣七年建。国朝成化十六年重新。(上二寺俱县西。)资圣寺在县南二十一都。宋元符二年建。(已上三寺国朝洪武间并入栖隐寺。)双岩寺在县东南旧秦溪里。唐咸通中建,国朝洪武间并入栖云寺。石门寺在县东。唐咸通五年建,国朝天顺四年重修。崇仁寺在四都。唐咸通元年建,国朝成化间增建。崇福寺在八都。唐光启三年建。栖善寺在旧归化西里。唐大中三年建。(上三寺俱县西。)县志作“栖云寺”,恐误。祥云寺在旧西兴里。宋开宝元年造。仙圣寺在旧归化东里。宋元符二年建。(上二寺俱县南。)龙岩寺唐咸通十年建,国朝宣德六年重建。南峰寺五代晋天福三年建。内有郑佥枢祠,宋知县郑黼立。佥枢,名讳事迹俱无可考,不知何许人也。国朝成化十五年重建。(上二寺在县北二、三都。已上八寺洪武间俱并入龟湖寺。)龟龄寺在九都。唐咸通元年建。锁泉寺在十都。宋元符二年建。(上二寺俱县西。)慈云寺唐大顺二年建。观音寺宋开宝九年建。(上二寺在县南二十一都。已上四寺国朝洪武间并入灵岩寺。)天福西林寺在县东二十七都。宋元符二年建,国朝成化间重修。五峰寺在县南。宋元符六年建,国朝永乐十年重建。今废。寺宝幢在县西旧西兴里。宋太平兴国元年建。宝林寺在县东南旧秦溪东里。禅寂尼寺五代粱乾化四年建。中峰尼寺(上二寺在县东南旧沿江里。已上四寺见旧志,俱久废。)北山庵在县北溪东。接待庵在天堂山之下。元皇庆元年主簿胡琏建。天堂庵在天堂山之巅。永乐八年建。(上二庵俱在县东南。)仙岭庵在县西南仙岭上。观音堂在县治东,旧阴阳学址也。普光堂在县治北之右。贞庆观在县东一都。宋淳祐十年知县林子勋建。国朝永乐、正统、成化间屡尝修葺。
丘墓
昌黎过田横之墓,则取酒以吊,东坡游桓之藏,则鼓琴而歌。夫均一荒墟废垄也,而所感之不同如此,亦惟其人焉耳。古今丘墓之在闽者不可胜计,录其所可吊而黜其所可歌,亦示劝戒之道也。乃志丘墓。
福州府
闽县
闽越王郢冢许将墓许应龙墓翁仲石兽犹存。(上三墓在瑞圣里。)陈诚之墓在易俗里宝月山。韩准墓在瑞圣里凤丘山。(上五墓俱府城东。)
侯官县
林之奇墓在清泉山。林子冲墓在清泉山之右。(上二墓在一都。)张睦墓在十都赤塘山。杨宏中墓在四都厚山。(已上四墓俱府城西。)陈孔硕墓陈墓(上二墓在府城西南九都龙湖村。)康靖王墓即古麻刺国王也。国朝永乐间入贡,至郡以疾卒,赐谥“康靖”,有司营葬及春秋祭之。萨琦墓琦,色目人。其国俗葬埋之礼甚阔略,至琦治父母之丧,尽屏其俗,一遵朱子家礼。天顺间琦卒,敕有司治丧,遂为营墓于其先茔之侧。(上二墓在府城西草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