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寺
○僧寺
山附
三山鼎秀,州临其间。极目四远,皆巍峦杰嶂,环布缭绕,峻接云汉。居人过客莫辨向背。回顾莲峰,凸锐捷出;面直方山,突兀正立。左瞻石鼓,如憩如植,镇塞不动;右觑双髻,若赴若骤,追跳相蹑;以为险峭,【(库本作“奇峭”。)】四面尽此矣。穷幽逐胜,乃北逾复岭,支提、太姥;南越重江,白鹿、黄蘖;东航海邑,福山、灵鹫;西道雪峰,凤林、大目;绵亘四境皆数百里,千岩万壑,不可以形状名计。何其富也。
始州,户籍衰少,耘锄所至,甫迩城邑。穹林巨涧,茂木深翳,小离人迹,皆虎豹猿猱之墟。自非捐俗割爱,童发毁服,无所顾慕,【(底本作“无所顾暴”,据崇抄改。)】谁肯奋足于单危寂绝之境。是以重峰叠巘,顿锡成市;诛茅穴石,仅可容榻;往往尘喧不到,苦节坐忘,似得道者,遂以惊动世俗。
自晋太康,始寺“绍因”于州北。既而终晋,才益二寺。越二百载,齐之寺一,梁之寺十七,陈之寺十三,隋之寺三。唐自高祖至于文宗二百二十二年,寺止三十九;至宣宗乃四十一,【时郡人林谞作《记》:(底本作“林谓”,据库本、崇抄改。)存寺七十八,废寺三十六。】懿宗一百二,僖宗五十六,昭宗十八。殚穷土木,宪写宫省,【(各本皆作“宪写”,疑为“宪式”。)】极天下之侈矣。而王氏入闽,更加营缮,又增为寺二百六十七,费耗过之。自属吴越,首尾才三十二年,建寺亦二百二十一,【自前至此,共为寺七百八十一。特以会到有起置年月者计之,余或更名,或重建,不可知也。】虽归朝化,颓风弊习,浸入骨髓,富民翁妪,倾施赀产以立院宇者无限。庆历中,通至一千六百二十五所。【此林世程庆历三年所记也。其所记有寺额者一百一所。今见存者,共一百七十二所,外二十九所已不载州籍。如安福寺、宝峰寺,以主僧不谨及童行不律废;余恐更易名额,或颓圮产绝。若通计之,比绍兴间已少百二十一。】绍兴以来,止一千五百二十三。【绍兴甲寅曾师建“记”,(甲寅为绍兴四年。曾师建,本志卷四十“岁时”记述云:“曾师建,郡人,记闽事,纪岁时、闾里、礼节、行乐尤悉……”“寺观类”各卷中亦多引用,或称“曾记”。)惟总云一千六百二十六所,其逐县所载,只一千五百二十一所,皆不可以为据。惟绍兴二十二年,奉使钟世明“根括寺院宽剩”时,共管寺院一千五百一十二所,内一千四百八十六所常住所收“有余”及“无余”,三十七所无僧尼主持。】今《州籍》、《县申》,犹一千五百四。【自太平兴国四年终庆历,寺二百四十一;皇祐后,寺二百六;率多旧寺重建。其未会到起置年月者,一百七十五。共为寺七百二十三。若通前代计之,比绍兴间又少一十九所。恐废坏无人住持,遂成绝产。】祠、庐、塔、庙,雕绘藻饰,真王侯居,而日与市人交臂接席。回视曩昔,异乎吾所闻者。
惟是烟霞绝顶,泉石清趣,异时截崖谷、挽藤萝,可望而不可到者,今奔蹄走毂,所至精舍访古者便之。故附山于寺。自城郭至诸县,以寺兴置先后为次,而山见焉。余非显者不著。
在城
僧尼寺共五十二所。庆历《记》:三十所。曾师建“记”:五十一所。内闽县十四所,侯官十九所,怀安十八所。五十所有起置年代,二所未详,外有安福庵,《州籍》无。
怀安乾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