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一 宗庙考一
○天子宗庙
唐、虞立五庙(郑玄按:《礼纬
元命包》云:"天子五庙,二昭二穆,与始祖而五。")。
夏氏因之(夏,太祖无功而不立,自禹与二昭、二穆也)。
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世室者,宗庙也。鲁庙有世室,注见《明堂门》)。
《尔雅》:"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疏曰:"凡大室有东西厢、夹室及前堂有序墙者曰庙,但有大室者曰寝。"《月令
仲春》云:"寝、庙毕备。"《郑注》云:"前曰庙,後曰寝。以庙是接神之处,尊,故在前;寝,衣冠所藏之处,对庙为卑,故在後。")。庙中路谓之唐,堂途谓之陈(《诗》曰:"中唐有甓。"疏曰:"庙中之路名唐,堂下至门径名陈。"),閍谓之门(《诗》曰:"祝祭于祊。")。
殷制,《商书》云:"七世之庙,可以观德(《王制》云:"天子七庙。"郑元复云:"殷制六庙,自契至汤二昭、二穆。")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重屋者,王宫正堂大寝。匠人营国之制,夏举宗庙,殷举王宫,周举明堂,互相备举。王宫则宗庙与明堂亦同此制。注见《明堂门》)。
周制,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库门内、雉门外之左右。雉门,中门也,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详见《社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