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亲征禡於所征之地
将祭,有司卜日如别仪。
前祭一日,皇帝清斋於行宫。凡应祭之官清斋於祭所。近侍之官与从祭群官及诸军将皆於军幕清斋一宿。诸卫令其属各以其方器服守卫壝门,亦清斋一宿。尚舍直长施大次及群官军将等次,如类上帝仪。右校修除祭所,又为瘗埳於神座西北内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
前一日,奉礼设御位於神座东南,西向。设望瘗位於神座西南,当瘗埳,北上。设诸祭官位於御位东南,执事者位於其后,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一位於神座西南,东向;一位於神座东南,西向。设奉礼位於祭官西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又设奉礼赞者位於瘗埳西,南上。设从祭群官位於祭官之南,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军将位於南厢,重行,北向西上。设门外位:祭官以下皆於东壝之外道南,从祭群官位於祭官之南,俱重行,北向西上。军将位於南壝外道东,重行,西向北上。兵部侍郎建二旗於南门外。(去门三十步。)郊社令帅府史及斋郎以樽坫罍洗篚幂入设於位,牺樽二、象樽二、山罍二皆於神座东南,俱北向,西上。(樽皆加勺幂,有坫以置爵。)设御洗又於酒樽东南,诸将罍洗又於东南,北向,及设篚幂如常,(篚实以巾爵。)执樽罍篚幂者如常。设币篚於酒樽之所。
祭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先备特牲之馔。(牲以犊。)未明四刻,郊社令奉熊席,入设黄帝轩辕氏神座於壝内近北,南向。兵部侍郎置甲胄弓矢於座侧,建槊於座后。未明二刻,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樽罍及币,(牺樽实以醴齐,象樽实以盎齐,山罍实以清酒。齐皆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实於上樽。)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簋簠。
未明一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与执樽罍篚者入当御座前,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执樽罍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行扫讫,引就位。
皇帝服武弁之服诣祭所,诸将与从祭之官皆戎服陪从如常。驾将至,谒者引行事之官皆就东门外位。驾至大次门外,下马,之大次。郊社令以祝版进御署如常。谒者、赞引各引从驾群官及诸将俱就门外位。谒者、赞引各引祭官及从祭群官、诸军将等次入就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顷,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门外,当门北向。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出次,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入门,仗卫停於门外,近侍者从入如常。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太常卿与博士退立於左。)太常卿前奏:"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太祝跪取币於篚,兴,立於樽所。(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跪奠讫,俯伏而后兴。)太常卿引皇帝进神座前,北向立。太祝以币授侍中,侍中奉币东向进,皇帝受币。太常卿引皇帝进,北向跪奠於神座,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再拜讫,太常卿引皇帝还版位,西向立。於众官拜讫,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於东门之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俎。皇帝既复位,太官令引馔入,太祝迎引设於神座前,讫,谒者引司徒以下还本位,太祝还樽所。
太常卿引皇帝诣罍洗,侍中、黄门侍郎赞洗、授巾爵并如常仪。谒者引司徒进立於樽所,斋郎奉俎立於司徒之后。皇帝洗爵讫,太常卿引皇帝诣樽所,执樽罍者举幂,侍中赞酌醴齐讫,太常卿引皇帝进轩辕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进於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文临时撰。)讫,兴,皇帝再拜,太祝进奠版於神座,还樽所。太祝以爵酌上樽福酒以授侍中,侍中受爵西向进皇帝,皇帝再拜受爵,跪祭、啐、奠爵、受胙,至还本位,如常仪。谒者引亚献上将诣罍洗,盥手洗爵酌盎齐,奠、啐、受福如上讫,还本位。谒者又引次将终献,如亚献仪。太祝进彻豆如式,奉礼曰"赐胙",以下至望瘗位、礼毕还大次,并如常。其窴土,埳东西各四人。若备六军及严鼓,作止如类告之礼。
皇帝亲征及巡狩郊祭有司軷於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