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
经义
《太阴阳明论》曰:阳受风气,阴受湿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
《阴阳应象大论》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
《通评虚实论》曰: 跛,寒风湿之病也。
《脏气法时论》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禁湿地濡衣。
《调经论》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五常政大论》曰:太阴司天,湿气下临。
《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阳司天之政,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太阴司天之政,民病寒湿,腹满,身 愤, 肿。太阴所致为重, 肿。
《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