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阵
人参(二、三钱)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水一钟半,煎服。
六味异功煎:治证同前而兼微滞者。
即前方加陈皮一钱。此即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也。
参姜饮:治脾肺胃气虚寒,呕吐咳嗽气短,小儿吐乳等证。
人参(三 五钱或倍之) 炙甘草(三、五分) 干姜(炮,五分或一、二钱,或用煨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徐徐服之。此方或陈皮,或荜茇,或茯苓,皆可酌而佐之。
胃关煎:治脾肾虚寒作泻,或甚至久泻,腹痛不止,冷痢等证。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山药(炒,二钱) 白扁豆(炒,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焦干姜(一、二、三钱) 吴茱萸(制,五、七分) 白术(炒,一、二、三钱)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泻甚者,加肉豆蔻一、二钱,面炒用,或破故纸亦可;气虚势甚者,加人参随宜用;阳虚下脱不固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钱;腹痛甚者,加木香七、八分,或加浓朴八分;滞痛不通者,加当归二、三钱;滑脱不禁者,加乌梅二个,或北五味子二十粒;若肝邪侮脾者,加肉桂一、二钱。
佐关煎:治生冷伤脾,泻痢未久,肾气未损者,宜用此汤以去寒湿,安脾胃。此胃关煎之佐者也。
浓朴(炒,一钱) 陈皮(炒,一钱) 山药(炒,二钱) 扁豆(炒,二钱) 炙甘草(七分) 猪苓(二钱)泽泻(二钱) 干姜(炒,一、二钱) 肉桂(一、二钱)水一钟半,煎服。如腹痛甚者,加木香三、五分,或吴茱萸亦可;如泻甚不止者,或破故纸,或肉豆蔻,皆可加用。
抑扶煎:治气冷阴寒,或暴伤生冷致成泻痢,凡初起血气未衰,脾肾未败,或胀痛,或呕恶,皆宜先用此汤。此胃关煎表里药也,宜察虚实用之。其有寒湿伤脏,霍乱邪实者,最宜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