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凡身重,皆太阴脾土为病,盖太阴主肌肉,土气不和不能外通肌肉,故身重。若云身重不能转侧,又属少阳。
一凡潮热,皆大阴湿土为病。夫无病之人日有潮而不觉,病则随潮发热,乃太阴受邪,湿热外注也。若云日哺所发潮热,又属阳明。
一凡谵语,乃心主神气内虚,言主于心,非关于胃。胃燥澹语而用承气汤者,乃胃络不能上通于心,胃气清而脉络能通之义。今人不明少阴谵语,几解谵语定属阳明,谓法当下,岂理也哉!
一凡烦躁,俱属少阴,病少阴君火之气则烦,病少阴阴寒之气则躁,所谓阳烦出于心,阴躁出于肾。
一肠胃燥实,用大小承气。并无旁流之说。若大便旁流。便为肠胃空虚,急宜温补,倘病人初鞭后澹,旁流粪水,犹谓内有燥屎,而攻下之,必致殒躯。
一下利脓血,属厥阴心包之证,包络内虚不能循经脉外行,则气机下陷而便脓血,世医谓伤寒转痢疾者,非也。若下瘀血。又属太阳循经下入之证。
一《本草》、《灵素》,圣经也;《伤寒》、《要略》,贤论也;贤论犹儒者之四书,圣经犹儒者之本经。奈千古以来,天下之医只求方技以行术,不求经旨以论病。仲祖序云: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举世昏迷,莫能觉悟者是也。夫本论虽论伤寒,而经脉脏腑、阴阳交会之理,凡病皆然。故内科、外科、儿科、女科,本论皆当读也,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者,不可以为医。经云:非其人勿授。论云:传与贤人,甚哉!人之不易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