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0
方剂组成 硝石, 六两. 大黄, 八两, 另研. 人参, 甘草, 各三两
主治功效 治痞积
作者见解 右为细末, 用好陈醋三升, 以磁器微火熬丸. 每入醋一升, 先入大黄, 不住手搅使微沸, 尽一刻又入一升, 再熬微干, 又下一升, 并下余药再熬, 使可丸, 如鸡子黄大, 每服一丸, 白汤化下; 或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服后当下如鸡肝, 或如米泔赤黑色等物乃效. 下后忌风冷, 宜软粥将息
编号 57 (东垣枳实导滞丸五七)
方剂组成 黄芩, 茯苓, 白朮, 黄连, 各三钱. 枳实热炒, 神曲, 各五钱, 炒. 泽泻, 二钱. 大黄煨, 一两
主治功效 治伤湿热之物, 不得旋化而作痞满, 闷乱不安
作者见解 右为末, 汤浸蒸饼为丸. 食远白汤下五十丸
编号 58 (《秘方》化滞丸五八)
方剂组成 檀香, 砂仁, 香附四味. 南木香, 丁香, 青皮, 橘红, 黄连, 各二钱半. 莪朮煨, 三棱, 各五钱. 半夏曲, 三钱. 上八味, 共为细末. 巴豆, 去壳, 滚汤泡去心膜, 用好醋浸少顷, 慢火熬至醋干, 用六钱研细, 入前药, 又研匀, 再入后乌梅膏. 巴豆若干, 止用梅四钱五分. 乌梅肉, 焙软为末, 用五钱, 以米醋调略清, 慢火熬成膏, 和入前药. 右和匀, 用白面八钱调厚糊丸, 萝卜子大
主治功效 理诸气, 化诸积. 夺造化, 有通塞之功; 调阴阳, 有补泻之妙. 久坚沉痼者, 磨之自消; 暴滞积留者, 导之自去. 此与邓山房感应丸略同, 但彼方犹有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