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
经义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脉至如喘,名曰暴厥。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素问》)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神无知也,其状若尸,故曰尸厥。(《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