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疮论
罗谦甫云。耳内生疮者。为足少阴。是肾之经也。其气上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气相搏。故令耳门生疮也。曾青散主之。黄连散亦可。内服黍粘子汤。
曾青散
曾青(五分) 雄黄(七分半) 黄芩(二分半) 有脓水搓胭脂拭干。细末一分。裹绵纳耳中。
黄连散
黄连(五分) 枯矾(七分) 细末。绵裹纳耳中。
薛氏云。耳疮属手少阳三焦经。或足厥阴肝经血虚风热。或肝经暴火风热。或肾经风火等因。若发热痛。属少阳厥阴风热。用柴胡栀子散。若内热痒痛。属前二经血虚。用当归川芎散。若寒热作痛。属肝经风热。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若内热口干。属肾经虚火。用加味地黄丸。如不应。用加减八味丸。余当随证治之。
耳脓即 耳。用红绵散麝香散。内服柴胡聪耳汤、通气散俱可。如壮盛之人。积热上攻。脓水不住。则上二散不宜用。恐收敛太过也。用三黄散有效。
有一小儿患耳脓。经年屡月。服药不效。殊不知此肾疳也。用六味丸加桑螵蛸。服之即愈。
黄 丸方
黄 (一两) 沙苑蒺藜(炒) 羌活(各半两) 黑附子(大一个) 羯羊肾(一对焙干) 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