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衄下血瘀血 十四章
吐衄下血一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
此段见虚劳中。亡血之病,无不由于虚寒,虚寒之原,无不由于中气之败。其亡于吐衄,非无上热,上热者,火烈金燔而不降,其中下则虚寒也。其亡于便溺,非无下热,下热者,水冷木郁而不升,其中上则虚寒也。
中气者,升降水火之枢轴,枢轴不转,则火浮而水沉,此亡血之原也。中气虚寒,阳明不降而辛金逆,郁为上热而沸涌,太阴不升而乙木陷,郁为下热而注泄。外证以弦大之脉,毫不露虚寒之形,此所以后世方书专事清凉,千手雷同,万不一生也。不知弦则为减,减则为寒,大则为芤,芤则为虚,于弦大之中而得虚寒之义,则金逆于上而寸大者,上热而非下热也,木陷于下而尺弦者,下热而非上热也。
吐衄下血二
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烦咳者,必吐血,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
肝藏血而主色,面无色者,血郁欲脱,而不外华也。无寒热者,病系内伤,无外感表证也。肾脉沉,肝脉弦,脉沉而弦者,水寒不能生木,木郁于水而不升也。肾肝之阴,沉实于下,不能上吸阳气,金逆而不降,故血外溢而上衄。加以烦躁咳嗽,肺胃冲逆,必吐血也。心肺之脉俱浮,浮弱而手按之绝者,金火双败,不能归根,阳气升泄而不降也。心肺之阳,浮虚于上,不能下呼阴气,木陷而不升,故血内溢而下泄。
血之在下,则藏于木,血之在上,则敛于金,而总统于土,《灵枢》: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其亡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脱于便溺者,太阴之不升也。太阴、阳明之不治,中气之败也。
衄血三
师曰: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