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之生,膏粱人居其半,皆因营卫过滞,火毒外发也,非独节候寒温之失令,肃杀瞬息之违和得之,故所生之处,无一定之部位。其症颇多,古今称名不一,孙真人分一十五种,李东垣分二十三种,申《启玄》分三十四种。其实华元化分五种尽之矣。五种者,分五脏也。称名多者,乃象形而名之也。名多反无一定治法,不若遵元化五疔为要。大凡疔形色赤者,心疔也;色白者,肺疔也;色青紫者,肝疔也;色黄者,脾疔也;色黑者,肾疔也。以五色辨五脏,以五脏别五疔,以五疔分治疔,又何误乎?虽然各疔之形色病状,亦不可不细晰之也。如心疔者俗名火焰疔,生于心脏之俞、募、经、井之端,或生于唇口、手之小指掌中。初生一点红黄小泡,振动痒痛非常,左右肢体麻木,重则发寒发热,心烦意乱,头晕眼花,睡卧不安,言语昏愦,小便短少,面红口渴,舌上有珠,此乃发于心经之病也。如肝疔者,俗名紫燕疔,生于肝脏部位,足大趾之端、胁肋之次、筋骨之间,初生便作青紫之泡,次日破流血水,三日后串筋烂骨,疼痛苦楚,重则眼红目昧,指甲纯青,寒热交作,头项皆痛,口苦胁疼,小便艰涩,舌强神昏,睡语惊惕,此乃发于肝经之病也。如脾疔者,俗名黄鼓疔,生于脾脏之部位,或生于口角腮颧,眼胞上下及太阳正面之处,初生黄泡,光亮明润,四边红赤,缠绕不散,或麻或痒,绷急硬强,其症不食,寒热交作,重则恶心呕吐,肢体木痛,烦闽不哕,此乃发于脾经之病也。如肺疔者,俗名白刃疔,生于肺之部位经络,手之大指,初生白泡,顶硬根突,破流脂水,痒痛难熬,易腐易陷,其症发热咳嗽,重则腮损咽焦,毛耸肌热,口吐浓痰,鼻焮气急,此乃发于肺经之病也。如肾疔者,俗名黑靥疔,多生于肾经部络,或耳窍,胸腹腰肾偏僻之间,或生于足之小趾涌泉等穴,初生黑斑紫泡,毒串皮肤,渐攻肌肉,顽硬如石,痛入骨髓,其症寒热不常,日轻夜重,面色奎黑,重则手足青紫,惊悸沉困,软陷孔深,目睛透露,此乃发于肾经之病也。故见色之黑者,即知为肾疔,治肾而加解毒去火之味;见色之黄者,即知为脾疔,治脾而加解毒去火之味;见色之白者,即知为肺疔,治肺而加解毒去火之味;见色之青紫者,即知为肝疔,治肝而加解毒去火之味;见色之红赤者,即知为心疔,治心而加解毒去火之味,何疔之不易散哉?犹虑五疔之色未可尽据,更将各疔之名开列于后,以便世人之辨症云。
麻子疔 其状肉起,头如黍麦之多,色稍黑,四边微赤,多痒,此亦肾疔也。
石疔 其状皮肉相坚,色如黑豆,甚硬,刺之不入,微痛,忌针砭,亦肾疔也。
雄疔 其状疱黑,四畔仰,疱浆起,有水出,色黄,大如钱孔,形项高突,亦肾疔也。
雌疔 其状稍黄,向里靥 ,亦似灸疮,四面疱浆起,心凹,色赤,如钱孔之形,此脾疔也。
火疔 其形如汤火烧烫,疮头黑靥,四边有烟浆,又如赤粟米状,忌灸烙,此心疔也。
烂疔 其形色稍黑,有白斑,疮溃流脓,有大小如匙面,此亦肾疔也。
蛇头疔 又名蛇眼疔。其形头如蛇头,有二目似蛇眼,大痛,苦甚,多生手足指头上,宜取去其眼系,而后上药,亦肾疔也。
盐肤疔 其状如匙面,四边皆赤,有黑粟粒,忌食盐,此心疔也。
水洗疔 其状如钱形,有孔,疮头白,里黑靥汁出,中间硬,忌饮水及水洗,此肺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