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章
痹与风病相似,但风则阳受之,痹则阴受之,故多沉着且痛。大凡邪中于经为痹,邪中于络为痿。《金匮》云:经热则痹,络热则痿。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
痹症有五原归一,皮脉与肌筋与骨。风行寒痛湿着彰,《内经》三气风寒湿。以致麻木疼痛加,不能行动但能食。痹者闭不通之云,邪阻正气经络塞。皆由虚损腠理开,三气乘虚自外袭。留滞于内为病多,湿痰浊血都凝涩。法治法邪养正先,畅达气血通络脉。峻补真阴为属阴,风燥之品用不得。舒筋赤芍草姜黄,沉(香)汁归(当归)羌(活)海桐(皮)益。
湿热致痹(宜舒通脉络,使清阳流行)
生 法半夏 防风 桑枝膏 生术 川羌活 姜黄 川桂枝 陕当归 羚羊角 肉桂 炙甘草 汉防己 苡仁 生地 白茯苓 炙龟版 杏仁 阿胶 川通草 料豆皮 紫川朴 天花粉 绵茵陈 石膏 老苏梗 川石斛 湖丹皮 郁金
暑伤气,湿热入络为痹
人参 生于术 广皮 生姜汁 茯苓 半夏 川黄连 枳实 鲜竹沥 泽泻
寒湿为痹(宜微通其阳,兼通补法)
金狗脊 川杜仲 仙灵脾 熟附子 生虎骨 淮牛膝 川桂枝 白术 杞子 茯苓 防己 晚蚕砂 当归 萆 泽泻 苡仁
肝胆风热为痹(宜甘寒和阳法)
羚羊角 元参 桂枝 茯苓 石斛 杞子 白蒺藜 丹皮 桑枝 生地 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