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对于病理、病状、诊断、治法皆连类而及,以便初学。)
研究我们这个人所以生活的道理,叫作生理学,前已说明。若是不幸害起病来,普通人住往不能明白,这病是怎么一回事?比方身上热度高,在病者仅能觉着发热烧得慌,至于身体内怎么就太热了?这个道理必须讲明白了,人才能了然,简言之,就是教人知道病态的所以然,这就叫作病理学。本编是讲的极浅近的病理,不过给初学者开个道路而已。
(本编所讲,只限于习见而又重要之病症,医者治病,最宜先将西医病理,了解于心,而后参以中医合理的说法,及从实验得来的,中或西的特效治法及药品,较之只知中或西医之单纯治疗,收效最大,但不可以一知半解,即自命为中西兼通,自误误人,慎之慎之。)
一、热
发热此热字在一切传染病中,为最多之病象。可是非传染病中,亦有之。西医每以检温器测验病人之体温(平人在摄氏表不过三十七度),凡自摄氏表三十八度以上,皆为体温升腾之象,若至四十度五分,则为过高热,那是最准确的测验。按西医说法,其发热的原理,一为由于组织化学的机转亢盛(就是体内脂肪及含水碳素燃烧机转太旺)。一为由于体温放散之障碍(就是体内所生之温过多,放散不及,调节失宜)。一为有害性物质,进入血液内,遂致发热(例如产褥热就是病菌所产生之毒素)。至于发热之顷,在往恶寒战栗,那是由于末梢血管收缩之结果,皮肤神经之血液突然输入减少,所以病人自己觉着害冷,此时实际上体内已经蓄温过多,热度升高,所以有时皮肤或苍白厥冷,或发赤灼热,或手足厥冷。若是温之放散量超过温之产生量(解热朗),那么就是皮肤的血管扩张充血,发汗增盛,遂复平温(发热原理尚多,此仅举其一二)。然热度太高时,往往起了神经的症状,比方昏迷、谵语、狂妄、头疼、痉挛(角弓反张之类俗名抽风,、尿屎失禁等,这是常见的症状。致于热的太久或太高,体内的蛋白质及脂肪,消耗太多,神经衰弱,往往心脏因过于衰败,致人于死,这就是发热的大概状况。(不基于以上原因,亦有发热者,宜参考神经系统障碍之说,兹从略。)
热的种类约分①稽留热,②间歇热,③弛张热,C回归热,⑤消耗热,⑥败血热,⑦肠窒扶斯热型(以上热型应参照病理学专书详细分识,兹从略)七种。
至于中医论发热,它的理想,是极透澈,而且它分的热之种类,非常清晰。它的治法,也非常灵妙,若与西药比较起来,实在中医用药有它的特长。不过中医退热的药,有时极快,有时比较缓慢一些,可是有时非用中药不能成功。我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于下,学者可以试验试验,自知我不是妄下断语了。
(民国元年冬,余在山东提法司署供职,因由德州坐火车到济南,沿途受了奇寒。在家起身时又因事悲忿,到署后就病倒了。恶寒战栗,头疼身痛,尤其是头痛欲裂,格外厉害,脉浮紧。这是真正伤寒的表证,谁也知道的。客中煎药不便,乃服安基比林,服下后仅仅头觉稍轻,不多时又如前状。一日之中服极大量之安基比林,全身症并未稍减(曾发汗)。余友李静波来视,余已不能起床,伊甚惊慌(俗名夹气伤寒)。余乃立方为羌活、独活、防风、炙麻黄四味,生姜为引。李即为余煎药,服下蒙胧中睡去,至第二日醒后,其症若失,亦未觉出汗。李来视余,甚觉愕然,盖伊前日目视余非仅感冒也,此例极多,凡初得之较重外感,绝非安基比林、阿斯匹林等所能治。历经比较,千真万确、西药并非不灵的,不适用于此种发热,故逊中药一筹耳。)
外感发热之症,中医约分十种。即1.表证实邪发热,2.里证实邪发热(也在外皮),3.邪在半表半里发热,4.内外两感发热,5.余邪不尽复出于表发热,6.邪退正虚发热,7.大热似寒,8.大寒似热,9.阴虚发热,10,阳虚发热等。兹将其病状及治法,分述如下:
1.表证实邪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