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昔贤治逆病方论变法
孙真人云:病形不可攻。不可灸。因火为邪。血散脉中。伤脉尚可。伤脏。则剧。井 益肿。黄汁出。经合外烂。
肉腐为痈脓。此为火疽。医所伤也。夫脉数者不可灸。因火为邪。即为烦。因虚逐实。血走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
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应在泻心。宜泻心汤(即仲景半夏泻心汤方也。见前第七卷少阳篇中)
琥按上论。即仲景火逆证。而借用仲景泻心之法也。推千金之意。以心属火。火逆。应在泻心。愚以原方中有芩连。固为火逆所宜。若干姜一味。恐太辛热。不宜用也。
张文仲疗伤寒八九日不瘥名为败伤寒诸药不能消者方
(活人书云坏伤寒。)鳖甲(炙)蜀升麻 前胡 乌梅 枳实(炒)犀角(磅因)黄芩(各二两)生地黄 甘草(一两)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日三服。夜二服。(外台云此出支太医方)
琥按仲景云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少阳经病亦然。此云八九日。诸药不能消。则知汗吐下诸法。皆误用之而至逆矣。上药专走阳明兼入厥阴。为清热滋燥之剂。庞安时总病论云。火邪证。谓医。以火于卧床下。或周身用火迫劫汗。或焚或误灸。皆属火邪也。又云:论曰灸久烧针后。证似火劫者。并宜火劫治之。(证似火劫者。谓惊狂烦躁之候见也。)
又云:烦躁惊及狂。用六石风引汤尤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亦通用。病患因火劫。至十五六日。身黄下利。狂欲走。师脉之。言当下清血。如豚肝。乃愈。后如师言。何以知之。师曰。寸口脉。阳浮而阴濡弱。阳浮为风。濡弱为虚浮。虚受风少血发热。恶寒洒淅项强头眩。医以火熏郁。令汗出恶寒遂甚。客热因火。而发怫郁。蒸于肌肤。身目为黄。
小便微难短气。鼻中出血。而复下之。胃无津液。利遂不止。热瘀在膀胱。蓄结成积。状如豚肝。当下未下。必乱迷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