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下血统论
许学士云:予苦疾三十年,蓄下血药方,近五十余品,其间或验或否,或始验而久不应者,或初不验弃之,再服有验,未易历谈。大抵此病,品类不同,对病则易愈。如下清血色鲜者,肠风也。血浊而色黯者,脏毒也。肛门射如血线者,脉痔也。亦有一种下部虚,阳气不升,血随气而降者。仲景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此下部虚而下血者是也。若是革脉,却宜服温补药。虫痔宜熏,《千金》用 皮、艾者佳。予尝作,颇得力。
黑地黄丸(颇佳。鹤年)
结阴便血
结阴便血者,以风冷之邪,结于阴分而然。盖邪在五脏,留而不去,是之谓结阴。邪内结不得行,则病归血分,故为便血。经曰: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正此之谓。宜外灸中脘、气海、三里以引胃气,散风邪,内以平胃地榆汤温散之剂止之。(景岳)
《宝鉴》平胃地榆汤 治邪陷阴分,结阴便血。
陈皮 浓朴 苍术 甘草 地榆 人参 白术 当归 芍药 升麻 干葛 茯苓 神曲 干姜(炒) 香附(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加姜枣煎,空心服。一方无香附,有附子,益智仁。
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及下血,或下清血,或下豆汁,久而无度去滓稍热服。盖亦阴结之类,为阴气内结,故去甘寒而加辛热,结者散之也。
经验方
荆芥一味,略炒为末,米饮服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