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按、此疑亦后人所附。为补阳摄阴之用也。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
男子则亡血、失精。
平人、不病之人也。脉虚弱细微。则阴阳俱不足矣。阳不足者不能固。阴不足者不能守。是其人必善盗汗。人年五六十。精气衰矣。而病脉反大者。是其人当有风气也。痹侠背行。痹之侠脊者。由阳气不足。而邪气从之也。若肠鸣、马刀、侠瘿者。阳气以劳而外张。火热以劳而上逆。阳外张。则寒动于中而为腹鸣。火上逆。则与痰相搏而为马刀、侠瘿。李氏曰。瘿生乳腋下曰马刀。又夹生颈之两旁者为侠瘿。侠者挟也。马刀、蛎蛤之属。疮形似之。故名马刀。瘿、一作缨。发于结缨之处。二疮一在颈。一在腋下。常相联系。故俗名 串。脉沉小迟。皆阴象也。三者并见。阴盛而阳乃亡矣。故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者。气脱而不固也。由是外无气而手足逆冷。胃无气而腹满。脾无气而溏泄食不化。皆阳微气脱之证也。脉弦者阳不足。故为减为寒。脉大者阴不足。故为芤为虚。阴阳并虚。外强中干。此名为革。又变革也。妇人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是皆失其产乳生育之常矣。故名曰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