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门第二十三
叙曰:呕有声长、声短之辨,吐有见痰、见食之分,参之以脉证,合之以颜色,问之以从来,始为无失。毋但曰呕吐小疾而忽之,常见肝实之证,令人呕吐不已而死者。兹考六方,志
二陈加山栀黄连生姜汤
半夏 陈皮(去白) 茯苓 甘草(炙) 山栀子(炒黑) 黄连(炒) 生姜(等分)
胃中有热,膈上有痰,令人呕吐者,此方主之。
有声之谓呕,有物之谓吐。声者,气与火也。物者,痰与涎也。半夏燥痰湿,茯苓渗痰湿,陈皮利痰气,甘草益脾气,此二陈治痰之旨也。苦可以泻火,故用栀子。辛可以行滞,故用生姜。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二钱) 半夏 陈皮(各一钱)
久病胃虚,闻谷气而呕者,此方主之。
胃者,水谷之海,仓廪之官也,故胃强则善谷,胃弱则闻谷而呕。经曰:安谷者昌,失谷者亡。奈之何而不急治乎?故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气味甘温,可以益胃。陈皮、半夏,气味辛利,可以破呕。
理中加丁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