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疸门第三十四
叙曰:疸,黄疾也,初学易谈之,此未遇盘根错节耳,以故芒利不若干将,鲜有不断其锋者。今即名人之方十三首而考之,疸证之难易,概可见矣!
丹溪治黄胆方
黄芩(炒) 黄连(炒) 栀子(炒黑) 茵陈 猪苓 泽泻 苍术(制) 青皮(去穣,炒)草龙胆(各五分)
谷疸加三棱、莪术、缩砂、陈皮、神曲。
丹溪云:疸证不必分五,同是湿热。故以此方主之。
疸,病黄之名也。五疸者,黄汗、黄胆、酒疸、谷疸、女劳疸也。疸分五证,始于仲景之《金匮要略》,此先圣示人以博也。不必分五,同是湿热,此后贤示人以略也。是方也,芩、连、栀子、龙胆之苦,所以去热。猪苓、泽泻之淡,所以去湿。茵陈蒿气微寒而味苦平,为疸诸品之加,乃推陈致新之意也。虽然,丹溪翁之言不能无弊,使后之学人宗其言,至于举一而废百,宜乎视仲景之堂,若登天也。故古方治疸有吐者,有汗者,有下者,有寒者,有温者,有润者,有燥者,有软坚者,有消导者,有逐血者。今曰不必分五,则仲景之门犹不入,奈何而窥百家之奥乎?
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 淡豆豉(各五分)
疸证腹满欲吐,鼻燥,脉浮者,宜以此方吐之。酒疸欲吐者同。
腹满欲吐,邪在上也。鼻燥者,邪在气分也。脉浮者,邪未尽入于里也。吐中有发散之义,故吐于浮脉正宜。瓜蒂苦而善涌,赤小豆平而解热,淡豆豉腐而胜燥,此古人之宣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