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疸门第三十四
发黄,身热不止者,阳邪未去也。大便利,故不用大黄。小便利,故不用五苓。但以栀子、柏皮之苦胜其热,甘草之甘缓其势,则治法毕矣!
枳实栀子豆豉大黄汤
枳实(五枚)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豆豉(一升)
发黄,身热,腹痛,右关脉滑者,名曰谷疸,此方主之。酒疸同。
发黄,身热,少火郁也。腹痛,右关脉滑,水谷积也。故用枳实、大黄攻其水谷之积。
栀子、豆豉解其少火之郁。又曰:栀子、豆豉,仲景尝用之以吐懊 ;枳实、大黄,仲景尝用之以下胃实。故酒疸欲吐
茵陈四逆汤
茵陈(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炙甘草(一两)
发黄,脉沉而迟,肢体冷逆,腰以上自汗者,此方冷服。
此阴证发黄也。阴寒盛于下,则戴阳于上,故上体见阳证,下体见阴证。阴盛于下,故见阴脉之沉迟,兼阴证之四逆,阳戴于上,故见阳证之发黄,上体之自汗也。茵陈,治黄之要药,故无分于寒热而用之。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之要品也,故有阴寒即用之。然必冷服者,恐姜、附发于上焦阳盛之区,而下部阴寒之分反不及也。是方也,韩祗和、李思训、朱奉议咸用之矣,使据丹溪翁不必分五,同是湿热之言,而执其方以疗之,则药与证不相反耶?韩、李事见《汤液本草》,朱奉议见《活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