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脉诊
平按:此篇自“肝脉弦”至“是谓五脏脉”,见《素问》卷七第二十二①《宣明五气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经脉》上篇。自“平心脉来”至“肾死”,见《素问》卷五第十八《平人气象论篇》,《甲乙》同上。自“岐伯曰:心脉揣坚而长”至“身寒有痹”,见《素问》卷五第十七《脉要精微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中、下篇。自“黄帝曰:请问脉之缓急”至“调其甘药”,见《灵枢》卷一第四《邪气脏腑病形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二《病形脉诊》下篇。自“肝满肾满”至末,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八《大奇论篇》。自“肝满肾满”至“偏枯”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八。自“心脉满大”至末,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经脉》下篇。
①“卷二十三”,萧氏原作“卷二十二”,据《素问》改。
肝脉弦,心脉勾,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脉。
肝、心、脾三脉,《素问》、《九卷》上下更无别名。肺脉称毛,又名浮,肾脉称石,又名营,是五脉同异。若随事比类,名乃众多也。
平按:《素问》“肝脉”上,有“五脏应象”四字;“五脏”下有“之”字。《甲乙》无“是谓五脏脉”五字。
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心脉,夏脉也。
夏日万物荣华,故其脉来,累累如连珠,以手按之,如循琅玕之珠,以为平和之脉也。而称勾者,曲也,珠连高下,不如弦直,故曰勾也。
平按:《素问》“平心脉”上,有“夫”字。《甲乙》无“平”字;“曰心平”作“曰平”。
夏以胃气为本;
胃为五脏资粮,故五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