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厥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五《厥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三,又见《巢氏病源》卷十二《冷热病诸候•寒热厥候篇》,惟编次前后略异。
黄帝问于岐伯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夫厥者,气动逆也。气之失迎,有寒有热,故曰厥寒热也。九月反,逆气。
平按:注“气之失迎”,袁刻“之”作“动”。
岐伯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下,谓足也。足之阳气虚也,阴气乘之足冷,名曰寒厥。足之阴气虚也,阳气乘之足热,名曰热厥也。
黄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足下何也?
寒热逆之气,生于足下,令足下热,不生足上何也?
岐伯曰:阳起于五指之表,集于足下而热于足心,故阳胜则足下热。
五指表者,阳也。足心者,阴也。阳生于表,以温足下。今足下阴虚阳胜,故足下热,名曰热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