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息喘逆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则不得偃卧”,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论篇》。自“问曰:人有逆气”至末,见《素问》卷九第三十四《逆调论篇》。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卷十二第三。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乏,倚则不安,故人不能注悬其病。
人之病有卧不安者,五脏内伤,入房太甚,泄精过多,有所不足,故倚卧不安,不能悬定病处,数起动也。
平按:“及精有所乏,倚则不安”,别本“乏”作“之”,《素问》作“及精有所之,寄则安”,《甲乙》作“及情有所倚,则卧不安”,《素问》新校正云:“《太素》作精所有倚则不安。”均无“乏”字。本书原钞作“及精有所乏,倚则不安”,与杨注“泄精过多,有所不足,故倚卧不安”正合。袁刻无“乏”字。《素问》、《甲乙》“悬”上无“注”字。注“太甚”袁刻作“太盛”。
黄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②则脉大,大则不得偃卧。
肺居五脏之上主气,气之有余,则手太阳脉盛,故不得偃卧也。
②“盛”,萧本脱。今据仁和寺本补。
问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能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
此五皆是人之起居,卧之与喘,不安之病,皆由脏内不和,故请示也。
答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