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平按:《素问》、《甲乙》“不可顾”作“不可以顾”;“喜悲”作“善悲”;“骭”作“”,新校正云:“《甲乙》作骭。”今本《甲乙》仍作“”。又注“在仲夏”上,袁刻有“脉”字。
足少阴令人腰痛引脊内痛,刺足少阴内踝下二痏,春无出血,出血大虚,不可复也。
足少阳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故腰痛引脊内痛也。出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故取内踝之下。少阴与太阳在冬,至春气衰,出血恐虚,故禁之也。
平按:“脊内痛”《素问》、《甲乙》作“脊内廉”,《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脊内廉’作‘脊内痛’,《太素》亦同。此前少足太阴腰痛证并刺足太阴法,应古文脱简也。”
居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弩弦,刺居阴之脉,在腨踵鱼肠之外,循之累累然,乃针刺之,其病令人言嘿嘿然不慧,刺之三痏。
居阴脉在腨踵鱼肠之外,其处唯有足太阳脉,当是足太阳络也。
平按:“居阴”《素问》、《甲乙》作“厥阴”,王注云:“厥阴一经作居阴,是传写草书厥字为居也。”“弩”上,
《素问》、《甲乙》有“弓”字;“鱼肠”作“鱼腹”。“循之”《甲乙》作“循循”。“言”《素问》、《甲乙》作“善言”,《素问》新校正云:“详善言与默默二病难相兼,全元起本无善字,于义为允。”“嘿嘿”《素问》、《甲乙》作“默默”。
解脉令人腰痛引膺,目然,时遗溲,刺解脉,在引筋肉分间,在郄①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止。
解脉行处为病,与足厥阴相似,亦有是足厥阴络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