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
(《本经》中品)
【释名】苦菜(《纲目》)、苦(《别录》)、马草(《别录》)。
弘景曰∶根作陈败豆酱气,故以为名。
时珍曰∶南人采嫩者,曝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陈酱气,故又名苦菜,与苦 、龙葵同名。亦名苦 ,【集解】《别录》曰∶败酱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出近道。叶似 ,根形如柴胡。
恭曰∶此药不出近道,多生冈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 也。
颂曰∶江东亦有之,状如苏恭所说。
时珍曰∶处处原野有之,俗名苦菜,野人食之,江东人每采收储焉。春初生苗,深冬始凋。
初时叶布地生,似菘菜叶而狭长,有锯齿,绿色,面深背浅。夏秋茎高二、三尺而柔弱,数寸一节。节间生叶,四散如伞。颠顶开白花成簇,如芹花、蛇床子花状。结小实成簇。其根白 根 (苗同)
【修治】 曰∶凡收得便粗杵,入甘草叶相拌对蒸,从巳至未,去甘草叶,焙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