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宅的外部环境包括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山环水抱、山水有情,藏风聚气是选择阳宅的基本原则。
经云:“阴基一条线,阳基一把扇”,适宜建造阳宅的穴场,要求来龙通过剥换开帐落入平地充分舒展,地势宽平开阔。温柔舒缓的地形地貌最有利于“气”的凝聚。这样的地方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水源充沛,视野秀美,方便开展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是建阳宅的理想区域。
雄山峻岭之真气舒展降落于平原,四周远山环抱,中间一马平川,斯地阳气上浮,最适宜建大中城市,堪舆学将其称之为“垣局”,垣局的大小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规模,而城市级别的高低则与垣局格局的高低相关。正如杨筠松《撼龙经》所述:“ 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居公侯,其次偏方小镇市”。
【乡村与城市阳宅之异同】
乡村的主要特点是自然的山,自然的水,近山近水,山水的形状特征一目了然。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其中也就包含着不同的山水所养育出的人具有不同个性的含义在内。山形的美恶秀陋,水流的有情无情,堂局的大小真假,立向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阳宅风水的好坏优劣。乡村阳宅一但建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变化甚小。
城市一般堂局奇大,难于看到自然的山水,四周尽是人工建筑物,面临的是楼房、街道、人流、车流,龙穴砂水似难凭据。其实,乡村与城市虽然面貌旋异,其理则同。凡高、直、静之物就是山,低处、人流、车流就是水,街道也就等于河流,人流、车流之方向即是河流之流向;尖、园、方之形属吉,歪斜、破碎、丑陋或似刀枪剑戟等凶器之形属凶;环抱之道路属吉,直射、反弓属凶。城市阳宅建成后,随着四周建筑物的拆迁、改建,周围的山水环境有随时变化的可能。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理想的阳宅应后有端庄背靠,左右有包裹,前方开阔,水流弯曲向我有情,水之出口有关拦。视线内看不到歪斜、丑陋、尖利凶恶和奇形怪状之形的“山”指向我,看不见神坛寺庙、坟地、衙门、医院、火葬场、垃圾场。“水”不倾泻、反弓、直射,环境整洁卫生。有了这些条件,就奠定了阳宅好风水的先天基础。
【内陆山区与沿海平洋之异同】
内陆山区阳宅要“坐满朝虚”,前怕逼压后怕空,宅基的后面要高,前方地形宜低,左右有砂手包裹,远前方有秀丽朝山。
沿海平洋阳宅要“坐空朝实”,即背后及左右宜低,前方渐高,远前方有高大朝山。平洋之地以水为龙、以水为砂,格局恰与山区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