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程門人(歐、周再傳。)
侍講呂原明先生希哲
呂希哲,字原明,河南人。(梓材案:呂氏世為東萊人,自文靖公始居京師,為河南人。)正獻公之長子也。正獻相哲宗,先生交當世之學者。與伊川俱事胡安定,在太學并舍,年相若也。其後心服伊川學問,首師事之。(梓材案:《伊洛淵源錄》先生《家傳》略云:「公始從安定胡先生瑗于太學,後遍從孫先生復、石先生介、李先生覯、王公安石學。」又言:「師事程先生頤,而明道程先生顥及橫渠張先生載兄弟、孫先生覺、李公常皆與公遊。」第攷先生之于租徠、盱江,蓋在師友之間,與范忠宣同,故謝山《序錄》特著「學于安定,學于泰山」,而不及石、李二先生也。)王荊公謂:「干未官而事科舉者,為貧也。有官矣,而復事于此,是僥倖富貴利達,學者不由也。」先生聞之,遂棄科舉,以蔭入官。荊公為政,將置其子雩于講官,以先生有賢名,欲先用之。先生辭曰:「辱公相知久,
萬一從仕,將不免異同,則疇昔相與之意盡矣。」荊公乃止。元祐中,伊川歸洛,貽書范內翰祖禹曰:「丞相久留左右所助,一意正道者,在原明爾。」父喪後,祖禹始薦為崇政殿說書,言:「正心誠意,天下自化。身不能修,雖左右之人且不能喻,況天下乎!」擢右司諫,累辭未獲,蘇文忠戲之曰:「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先生曰:「苟不得辭,當以楊畏為首。」以畏為文忠所厚也。會紹聖黨論起,出知懷州,謫居和州。徽宗初,復官知單州,召為光祿少卿,以直祕閣知曹州。尋奪職,知相州、邢州。奉祠,流寓淮、泗間。日讀《易》一爻,默坐沈思。政和中,卒,年七十八。晚年嘗言:「十餘年前在楚州,橋壞墮水,時覺動心。數年前大病,已稍稍勝前。今次疾病,全不動矣。」其自力如此。禮部尚書豐稷嘗舉先生自代,詞云:「心與道潛,湛然淵靜。所居則躁人化,聞風則薄夫敦。」
(雲濠謹案:《豐清敏公遺事》載:先生「建中靖國間為祕書少監,時曾布不樂其在朝,諷侍御史陳次升言之,以為資淺望輕,左遷光祿少卿。時公初除禮部尚書,大不平之,即薦以自代」云。則先生之見重于清敏者深矣!)
呂氏雜志
孝子事親,須事事躬親,不可委之使令也。《彀梁》言:「天子親耕以供粢盛,王后親蠶以供祭服。非無良農工女,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禰,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此說最盡事親之道。
為人子者,視于無形,聽于無聲,未嘗頃刻離親也。事親如天。頃刻離親,則有時而違天。天不可得而違也。
後生初學,且須理會氣象。氣象好時,百事自當。氣象者,辭令容止,輕重疾徐,足以見之矣。不惟君子小人于此焉分,亦貴賤壽夭之所由定也。
「攻其惡,無攻人之惡。」蓋自攻其惡,日夜且自點檢,絲毫不盡,即不慊于心矣,豈有工夫點檢他人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