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卫大旱,卜有事於山川,不吉,甯《庄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
又曰: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此其务也,巫尫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生,若能为旱,焚之滋甚,公从之,是岁饥而不害。
《春秋繁露》曰:水干土则大旱。
《家语》曰:孔子在齐,齐大旱,春饥,哀公问於孔子曰:旱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敝泾,[《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九作币玉。]祭事不悬,祀以下牲,此则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也。
《管子》曰:春不收枯骨於[《太平御览》三十五作朽。]胔,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
《晏子》曰:齐大旱,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饥色,吾使人卜之,崇在高山广泽,寡人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皆莫有对者,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毛发,天久不雨,发将燋,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庄子》曰:梁君出猎,见白雁群,君欲射之,道有行者骇之,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龙,下车抚矢曰:昔先公时,大旱三年,卜之,以人祠乃雨,公下堂顿首曰:吾欲所以求雨,以为民也,当[《太平御览》四百五十七当上有寡人将自四字,此脱。]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为於天而惠於民,今君主以白雁而欲杀人乎。
《韩子》曰:晋公使师旷奏清徵,师旷曰:清徵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闻乎,师旷曰:君德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原遂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洪范五行传》曰:鲁桓公五年,大雩,旱也,先是公弑君而立,有自危之心,而下有悲{封心}之气,外结大国,娶於齐以为夫人,后比二年,天子使大夫来聘,桓上得天子意,凭大国之心,则有亢阳之意,以御臣下,兴州丘之役,以劳百姓,则臣下离心而不从,故应是而秋大旱。
又曰:旱所谓常阳,不谓常阳而谓旱者,以为灾也,旱之为言乾,万物伤而乾,不得水也,君持亢阳之节,暴虐於下,兴师旅,动众劳民,以起城邑,臣下悲怨而心不从,故阳气盛而失度,故旱灾应也。
《物理论》曰:阳盈而过,故致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