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謂蜑族為色目人種。元末時,閩人斥之不使踐土者。或又謂元末閩人約於除夕燒火柴為號,殺盡韃子,中有一家被酒忘其事,而韃子之郭、倪二姓遂乘間逃水濱,欲借舟而遁,事為人所覺,欲殺之,以其力求免死,遂許其在水中討生活,終身不得登岸,後遂成為蜑族者。或又謂蜑族為李自成舊部,流入閩中而自儕於奴隸者。或又謂蜑人採海物為生,且生食之,能入水睜視。合浦珠池蚌蛤,惟蜑人能沒水探取,旁人以繩繫其腰,繩動搖則引而上,先灼毳衲,使極熱,俟出水,急覆之,否則寒慄而死。或遇大魚蛟鼉諸海物,為其鬐鬣所觸,往往潰腹折支,人見血一縷浮水面,知其死矣。蓋即古之所謂鮫人者,然世人皆以漢族視之也。
光、宣間,閩人呈遞說帖於福建諮議局,請准與平民平等,諮議局以不平等乃習慣之相沿,非法律所規定,置否決。
客族
四川成都多廣東嘉應人,其入蜀也,始於粵寇石達開之率眾西行。石敗,眾潰散,石軍多嘉應人,遂旅蜀不返,娶妻生子,比於土著矣。惟其語言則數十年來沿用不改,故成都人羣稱之曰「客族」。然嘉應人在其本州所操之語,粵人謂為客家話,蓋亦非嘉應土著也。
滿族
滿族,一稱通古斯族,亦稱禿忽思,【義為涼。】又稱東胡族。其先出於女真,女真出於靺鞨,靺鞨出於挹婁,挹婁出於肅慎,肅慎與鮮卑同種,鮮卑出於東胡,東胡即通古斯。故泰西人種學家謂滿洲、蒙古同出於通古斯。其人額微削而顴起,髭鬚不多。
其人起於長白山、松花江之間,夙以射獵為生,與蟲蛇猛獸相角逐,風餐露宿而無苦,故世祖挈之以馳驅中原,遂成大業。語言別為一種,為雙音語根。文字直下而右行,蓋就蒙古文加以圈點,以滿洲音讀之者也。字體整齊,凡十有二字頭。【俗呼字母為字頭。】及定鼎,遂分布各省,使其駐防,膏粱豢養,寖且惰弱,言文習慣,多與漢族同化矣。
滿族有混合之他族
泰西人種學家不言血統,蓋以世界固無純一不雜之人種也。自世人視之,凡占有滿洲旗籍得享同一權利者,皆為滿族,然實有別族焉。滿洲在昔已分數部,秦、漢以後分國尤多,土著之留遺是否出於一系,殊難稽考。就其所列檔冊者論之,舍本族外,尚有多族集合,而以漢與蒙古及鮮卑人為最夥,印度回族【波斯亞刺伯人及內地回族。】亦頗有之,究其實,固非純一血統也。
蒙古族之雜入滿洲旗籍者約二十餘,如巴爾呼人、鄂勒特人皆是也。其非著族而姓氏無聞者,尚不可勝計,而蒙古旗所編制者亦不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