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曰:庄公会齐侯,盟于柯,庄公将会,曹子进曰:"君之意何如?"庄公曰:"寡人之生则不若死。"(自伤与齐侯雠不能复也。)曹子曰:"然则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庄公曰:"诺!"於是会庄公,升坛,曹子手剑而从之。管子进,曰:"君何求?"曹子曰:"城坏压境,(齐数取鲁邑以渝信。)君不图欤?(君为齐桓公也,不当许侵鲁地太甚。)愿请汶阳之田。"管仲顾曰:"君许诺。"桓公曰:"诺。"曹子请盟已,曹子摽剑而去之。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氏可雠,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著乎天下,自柯之盟始也。
又《僖公》曰:晋献公死,奚齐立。里克谓荀息曰:"君杀正废长而立幼,如之何?愿与子虑之。"荀息曰:"君尝讯臣,臣对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请信矣。"里克知其不可与谋,退杀奚齐。荀息立卓子,里克杀卓子,荀息死之。荀息可谓不食其言矣。
《论语·学而》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复,覆也。言语之信可反覆。)
又《颜渊》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言民所□急者信也)。
《尔雅》曰:西至日入,所为太蒙,太蒙之人信。
《史记》苏秦说燕王曰:尾生与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又曰:楚庄王围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无食。华玄乃夜私见楚将子反,告庄王。王问曰:"城中何如?"曰:"析骸而炊,易子而食。"王曰:"诚哉是言!我军亦有三日粮。"以其信故,遂罢兵去。
又曰: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君家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与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
《汉书》曰:季布楚人,以任侠为名,以重然诺闻。楚人为之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东观汉记》曰:郭伋在并州行部到美稷,有童儿数百,骑竹马迎拜,问"使君可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期一日,乃止乎野亭,须期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