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百六十九 ◎火部二
《庄子》曰:木与木相摩则燃,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天地大骇,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
又曰:利害相摩,生火甚多,(内热也。)众人焚和。(众人遗利则和,若利害存怀,则其和焚矣。)
又曰:曾子居卫,缊袍无表,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
又曰:孔子穷於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又曰:指穷于为薪,火传,(穷,尽也。为薪,犹前薪也。前薪以指,指尽前薪,故火传而不灭。)不知其尽也。(前火非后火,故为薪而火传,火传而命续,由夫养得其极也,世岂知其尽而更生哉?)
又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适不能救,乃更足以成彼之威。)
又曰: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又曰:马血为磷,人血为野火。
又曰:尧让天下於许由。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难乎!"
《列子》曰:赵襄子率徒十万,狩於中山,籍芿(音仍。)燔林,扇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从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向之来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