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栢老人集卷之八
明
憨山德清
阅
法语
圣人知三障为患之大。所以设忏摩法而荡除之。三障既荡。本心光圆。本心光圆。则自利利他。无往而不克矣。三障者何。所谓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者何。本心无欠。以日用而不知。此点不知。即烦恼障也。由不知而造不善。即业障也。既造不善。则天地鬼神必厌之矣。厌必诛。诛则据罪结款。死必无赦。即报障也。如一心不生。万善不昧。开物成务。功高无累。此又由不知而悟。不知初无自性。不知成智。以智治习。习尽神全。则无为而不可也。假名曰圣。
夫水之为物也。果有常耶。果无常耶。有常。天人则以为琉璃。饿鬼则以为猛焰。鱼龙则以为窟宅。人闲世则以为波流。无常。则舍琉璃而猛焰无从。舍猛焰而窟宅无从。舍窟宅则波流亦无本矣。众人日用之尘劳。在圣人则无非解脱也。尘劳解脱。果一物乎。果二物乎。一则热恼之与清凉不同。二之则舍热恼而求清凉。譬如离波求水。安可得哉。今有人於此。欲以尘劳作大佛事。苟未知余说。终不免受尘劳驱役。奴而为主。主宁不受命。宜痛思之。
夫凡圣无常。悟迷似异。谛观当处。本绝纤尘。然未拔情根。爱憎封蔀。绵历长劫。徒自疲劳。固有衣珠。莫知是宝。一朝指破。富乐无穷。八大人觉经。辞简理胜。风致幽奥。即众生一念之迷。如来大人妙开八觉。有缘众生。苟得一觉定超苦海。况兼得者哉。陆太宰季子基志。受性多思。狥习不悟。殊不知多思则伤脾。脾伤土瘠。万物以土为母。母病而子岂独无恙乎。於是命其受持此经。盖欲以资觉思化。思化无我。无我则同。同则无物。物我既忘。孰为能思。孰为所思。能所寂然。一念之迷。遂成八觉矣。此季高续命丹也。敢不宝之(示陆继皋持八大人觉经)。
夫七情之与八觉。果一乎哉。果二乎哉。随顺七情。则苦海涛生。随顺八觉。则涅盘山寂。於是大觉老人悯诸流浪。即众生日用之不觉。开为八觉。盖欲一切众生。一觉永觉。如分一灯之光。光光无尽。然此光在眼为见。在耳为闻。在鼻为嗅。在舌为尝。在身为觉。在意为知。故曰分一精明。为六和合。如一心不生。且道八觉在甚么处。英灵黑白。直下果知好恶。则经所谓八觉者。何异画蛾眉於浑沌者哉。
原夫鍜昏散之椎轮。三世诸佛迭相授受者也。第在用之何如耳。用之果善。消昏散於刹那。扶止观於大寂。陨山河於未始有地。荡身心於无得之乡。断欲结之利刀。资灵躯之正命。效见当人之勇。心游象帝之先。本有神珠。光明在掌。初非他宝。价直谁酬。即凡身而证佛身。依俗谛而造真谛。功高空施。福德难量。诚以行人。一息昏散清。即一息佛。一念昏散清。即一念佛耳。呜呼。茫茫苦海之中。凡有血气之属。莫不抱灵。而头出头没。不可胜计。设有一人。能於椎轮之下。清一息一念昏散。成一息一念佛者。若以佛眼观之。则其功德信不可思议。况夫多时日者乎。盖人贵自反。果能反照。自己分上昏散。自生至死。刹那有停息乎。故曰。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河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如或用之不善。亦不荒失人天福田。是以黑白贤豪。能言者。宜游扬赞叹。有力者。宜护持周给。凡道场所在。等心助扬之(煅昏散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