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感应传
琰法师
梁天监中。有琰法师。居长安招提寺。年十一岁为僧。忽一日。同寺中僧侣往占吉凶。於相师家。以次占。至琰。曰。可惜聪明寿夭。至十八岁数亦足矣。琰闻之不乐。及归寺。发心躬诣藏殿。焚香躬礼
三宝。发愿修行。乞赐经一卷。毕世受持。祷祈已。随手於藏函内抽得经一卷。乃是金刚般若也。於是专心受持。不舍昼夜。忽一日。夜至更深。见房中有五色光明。须臾见一梵僧。身长丈五许。语琰曰。汝寿止十八岁。必致夭亡。今得持念大乘经力。增延寿数(矣)言讫潜隐。因得此验。愈更精勤。年踰十九。一日寻访。相师愕然。谓琰曰。予昔曾言师寿必夭。不期今日再会。师习何善业。喜得夭相已消。重添法龄耶。琰曰。专心持念金刚般若经。相师稽首谓曰。吾辈缘在尘俗之中。罔知佛法之功德有此殊异。观师此去。寿至九十二矣。後果应相师之言。终于招提寺。(出感应记)。
荀氏
隋时益州新繁县西王李村。居士荀氏。晦迹不显。人莫知之。甞於村东空地上。遥望虗空。手写
金刚般若经。遂感诸天龙神覆护。凡遇雨。此地不湿。约有丈许。如屋覆然。每雨。则牧童小儿。皆避於此。至唐武德年间。有僧语村人曰。此地向来有人书经於此。致有诸天设宝盖於上覆护。切不可令人作践。尔後设栏围绕。供养佛像。每遇斋日。集远近善友。诵经修善。甞闻天乐。声振一方。遂为吉祥之地(矣)。
法藏
沙门法藏。隋时人也。居鄜州宝室寺。禀性淳古。行业精勤。甞於开皇中。在本州洛州县建造寺宇。曾将自己衣鉢变卖。起盖殿屋二处。又写经八百余卷。至唐武德二年二月中。偶染一疾。昏寐中。忽见金刚神。手执经一卷。谓法藏曰。汝造寺写经。有互用之罪。我今授汝
金刚般若经一卷。汝若至心能写此经一卷。流通读诵。互用之罪。悉皆消灭。言讫不见。俄而疾愈。尔後罄卖衣资。书写此经一百卷。毕世受持。修诸善行。不涉世缘。寿至九十九岁。其年正月十五日。延请大众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