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的偈子很快就被弘忍看到了,也很快就得到了弘忍的评价。弘忍对大家说:"这偈子写得不怎么样,没有领悟到佛性呀。"
弘忍是心存偏见,还是有眼无珠?都不是,他马上就看出这两个偈子的高明,确实把握了佛法精义,但是怕大家知道这点会对慧能不利,这才说谎的。
前边讲过,佛门戒律多多,最最基本的是所谓五戒,五戒之中就有一条"不许说谎",那么不论弘忍说的是不是善意的谎言,他肯定是犯了戒、说了谎了。这样一位宗门领袖公然说谎,实在让人大跌眼镜。等将来真相大白,冯墓山上的弟子们知道师父说谎,不知道会怎么想呢。另一个问题是:佛门净土又不是官场、不是宫闱,大家为什么会对慧能不利呢?这实在也让人想不通呀。
就在当天的三更半夜,弘忍悄悄把慧能叫到了讲堂,给他开小灶,讲说《金刚经》。--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达摩老祖不是教人只读《楞伽经》么,按说《楞伽经》才是他们这一系统的唯一圣典,怎么弘忍大师在这个紧要关头不传《楞伽经》却传《金刚经》呢?这是离经叛道还是别有用心?
确实,从禅宗的脉络来看,《楞伽经》渐渐淡出,《金刚经》渐渐突出,到后来慧能就直接把《金刚经》捧为第一圣典了。汤用彤说这个转变有两个原因,一是南方的风气所致,也就是说,达摩以下那几代人都在北方活动,《楞伽经》在北方很吃得开,而弘忍是在南方传法,南方正是《金刚经》流行的地区,所以入乡随俗、因地制宜;第二个原因是《楞伽经》传了好几代人,越传越走样了,修行者对经典本来应该得意忘言,却终于变成了得言忘意,从哲人之智变成了经师之学,学术气氛日浓,修行味道日少,而《金刚经》言简意深,其深处囊括了大乘空宗的精髓,其简处是解释自由而可以不拘泥于文字,正好可以扭转当时的不良风气。所以,《楞伽经》淡出,《金刚经》进驻,这也是学问演进的自然趋势。
言简意深,得意忘言,这种风格的《金刚经》大约也正合慧能的口味。弘忍以《金刚经》传授慧能,天才的慧能一听就懂,在这片刻的时间里就掌握了一部《金刚经》。接着,弘忍又向慧能传授了顿悟成佛的法门和传法的袈裟,算是指定慧能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了。这件袈裟就是禅宗第六代领导人的身份凭证。至于顿悟法门的要点,就是以心传心,靠直觉与感悟而非文字来领会佛法,让人不假外求、自证自悟。
传法完毕,弘忍叮嘱慧能说:"自古以来,传法之人气如悬丝,活命是件很难的事。你现在已经担负了传法重任,如果继续留在这里,恐怕会遭遇不测。赶快走吧,走得远远的!"
慧能学了佛法,接了袈裟,在三更时分悄悄下了冯墓山。弘忍亲自送行,一直送出去二百里地,离别叮嘱道:"你走之后,还要继续努力,把禅法带到南方,但在三年之内不要开法,要开法千万要等大难过后才行,那时再来引导痴迷的世人,他们若能开了窍,也就与觉悟差不多了。"
慧能便向弘忍告辞,匆匆南下。
这段记载看得让人心里发凉。这可是在佛门净地呀,既不是官场,也不是宫闱,怎么看弘忍这番架势却好似一个在宫闱秘斗中才会常常出现的情形?!熟悉黑帮电影的人更不会感到陌生--老大被老二悄悄地架空,新旧势力疯狂暗战。唉,佛门如此险恶,真搞不清大家在里边学的到底是佛法还是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