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丙戌)憲宗純改元和(順宗長子。以北突厥承瓘為招討使。白居易陳自中官為統帥者。天下安寧。咸謂中興之主。北方天帝降夢。令興佛法。帝不承命。
愛服丹藥。致性燥急。後為中官陳弘志弑之。壽四十三歲。葬于景陵時有名賢柳子厚韓退之元微之劉禹錫白居易等。在位十五年)
(二)信州鵝湖大義禪師者。衢州須江人也。姓徐氏。李翱嘗問師。大悲用千手眼作麼。師云。今上用公作麼。有一僧乞置塔。李尚書問云。教中不許將屍塔下過。又作麼生。無對。僧卻來問師。師云。他得大闡提。上詔入內。於麟德殿論議。有一法師。問。如何是四諦。師云。聖上一帝。三帝何在。又問。欲界無禪。
禪居色界。此土憑何而立禪。師云。法師只知欲界無禪。不知禪界無欲。法師云。
如何是禪。師以手點空。法師無對。帝云。法師講無窮經論。只這一點尚不奈何。
師卻問諸碩德曰。行住坐臥畢竟以何為道。有對曰。知者是道。師曰。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安得知者是道乎。有對。無分別是道。師曰。善能分別諸法相。
於第一義而不動。安得無分別是道乎。有對。四禪八定是道。師曰。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安在四禪八定是道邪。眾皆杜口。師又舉。順帝問尸利禪師。大師眾生如何見性成佛。尸利云。佛性猶如水中月。可見不可取。因謂帝曰。佛性非見必見。水中月如何攫取。帝乃問。何者是佛性。師對曰。不離陛下所問。帝默契真宗(三)益加欽重。師於元和十三年正月七日歸寂。壽七十四。敕諡惠覺禪師見性之塔時寒山子者。不知其氏族鄉里。隱於台州唐興縣寒岩。故父老以寒山子稱之。為人臞野。好冠樺皮冠著木屐。裘衲繿縷狀若風狂。笑歌自若。其所居近天台國清寺。寺僧豐干者。亦非常人也。每自薪水力於杵臼。以給眾用。與寒山子為方外友。先是豐干行赤城道中。聞兒啼草菜間。視之見孩童十餘歲。問其出處初無言對。心異之。引歸寺令掃除。以其得之於野。因名拾得。既長頭陀苦行精敏絕倫。
甚為豐干寒山所器。與之偕遊。三人者相得歡甚。寺僧皆訝之。然中心疑而莫之省也。拾得日常滌器冀有殘[月*肅]。著以筒留餌寒山。二子皆能詩。或時戲村保。寓事感懷輒有詩以見意。或書石壁。或樹葉間。或酒肆中。語皆超邁絕塵。
雖古名流未能彷彿也。自述云元非隱逸士。自號山林人。在魯蒙白幘。旦愛裹疏巾。道有巢許操。恥為堯舜臣。獼猴罩帽子。非學辟風塵。又曰。欲得安居處。
寒山可長保。微風吹幽松。近聽聲愈好。下有斑白人。喃喃誦黃老。十年歸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