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输陀宿缘品第三十九
尔时天竺波罗奈城。有四居士大富长者,最为殊胜。善男子辈。何等为四。所谓第一名毗摩罗(隋言无垢)。其第二者名修婆睺(隋言善臂),第三名为富兰那迦(隋言满足),第四名为伽婆跋帝(隋言牛主)。彼等从他闻耶输陀大善男子往沙门边修行梵行。闻已即作如是思惟。希有斯事彼大沙门法行之中梵行。应当牢固不动。应当胜他。其法会集。应必第一。所以者何。而耶输陀大善男子,至沙门边。受行梵行。即得出家。我等今者亦应至彼大沙门边求修梵行。彼等如是共平量已,相将往诣耶输陀边。到已即共其耶输陀。对面美辞。善巧谈说。各话心内。意喜语言:敬心问讯。相慰喻已,各坐一面。坐一面已,彼四长者,即便共白耶输陀言:尊者耶输陀。此之梵行必应牢固。决定胜他如此法集。可敬可爱。如尊今於大沙门边受行梵行。我等今者,亦欲求於大沙门边修行梵行尔时长老耶输陀许。即便共彼波罗奈城四大长者,往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礼佛足已,卻坐一面。时耶输陀即白佛言:大觉世尊,此四长者,在本居家。各为朋友。最为殊胜。善男子辈。所谓无垢善臂满足。并牛主等。今日故来。归依世尊,善哉世尊,唯愿为此四大长者,如应说法教诲示导。尔时世尊发大慈悲。起怜愍故。即为彼等四大长者,次第方便说微妙法。所谓布施持戒忍辱。乃至为说种种法要。彼等长者,闻世尊说如是法相。即於坐中。远离尘垢。乃至所有一切集法。皆悉得知。及灭相法。亦如实知。譬如净衣无有垢腻。入於汁中。正受其色。如是如是,彼四长者即於坐处。乃至得知一切结惑集灭相法。如实证知。彼四长者,悉各如是见诸法相。得诸法相。证於法相。入於法相。度烦恼碛。心无障碍。越诸疑网。除灭结使。得无畏处。不随他知。依佛法行。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在於佛前。胡跪合掌。而白佛言:大觉世尊,我等今从佛世尊边。乞求出家。依佛教法。受具足戒。尔时世尊,即告彼等四长者言:汝辈比丘。清净善来。入我法中。行於梵行。灭诸苦故。是时世尊作此语已,彼波罗奈四大长者,头发自落。髭须犹若七日剃来。身体自然披服三衣。手擎钵器。彼四长者即成出家。受具足戒。时四长者,出家未久。受具始尔。在於一处。舍诸缘务谨慎身口。不敢放逸。勤劬精进。在空闲处。行於善行。独坐独起。不曾停息。如救头然。住兰若内。尔时彼等诸善男子,为求道故。正信出家。不久即得无上梵行。自见法相。自证诸通无畏而行。口即唱言:已断生死。得梵行报。所作已办。来生更不受後世有。自知自证。彼四长者皆悉一时成阿罗汉。心善解脱。彼时世间成就一十一阿罗汉,第一世尊,二五比丘。三耶输陀。及其在家最胜朋友四大长者善男子是。
尔时长老耶输陀。身昔在家有五十朋友。诸国来集。或有小来共相长养善男子辈。闻耶输陀善男子往大沙门边行於梵行。闻已如是共相谓言:彼之梵行。必当精胜法集牢强。而耶输陀善男子,事彼大沙门。行於梵行。我等今者亦可至彼大沙门边求行梵行。彼等如是共平量已,相将即到耶输陀所。到已即对耶输陀面。相共言说。文辞巧丽。种种谈论。各相问讯。各相虔恭。如是讫已,卻住一面。住一面已,
尔时彼等五十友人。各是别国最大长者,往昔在家。亲善朋旧。即便共白。耶输陀言:仁耶输陀。今此梵行。必应是好胜於馀人。而长老在大沙门边。行於梵行。我等意乐亦与仁同。欲往诣彼大沙门边行於梵行。
时耶输陀。即便共彼五十在家往昔善友。诣於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礼佛足已,卻坐一面。其耶输陀即白佛言:大善世尊,我昔在家。有此五十友朋知识。或在前後。一切皆悉是善男子其意并乐归依如来。唯愿世尊,大慈怜愍。为说法要。教诏示导。
尔时世尊即为彼等。随顺说法。而其彼等诸长者辈。闻佛所说,乃至如实一切悉知。彼等长老悉成漏尽诸阿罗汉。心善解脱。於时世间合成六十一阿罗汉。谓佛世尊,及五比丘。并耶输陀。其耶输陀波罗奈城。有四善友。无垢善臂。满足牛主。其耶输陀。在家朋友。诸大长者,有五十人。并是别国相召集来。或前或後。善男子等。
尔时世尊於波罗奈鹿野苑中。度是人已,更欲别向他方而行。即告长老耶输陀言:汝耶输陀。还住於此。莫随逐我。所以者何。汝耶输陀。小来未曾苦於身体。又复汝身皮肤柔软。不串粗衣及以恶食。汝在此祝受汝父母所须供养。随胜衣食自恣而受。汝之父母。能供养汝。
时耶输陀禀承教诲。恭敬而立。即白佛言:如世尊敕。我不敢违。而耶输陀闻佛敕已,住波罗奈。一定不移。
尔时天竺波罗奈城。复有五百商人长者,与耶输陀昔在家时。亦为朋友。入海采宝。一时回还至家。各各相共借问耶输陀处。彼等问已,闻耶输陀今日在彼大沙门边行於梵行。彼等闻已,各相谓言:彼之梵行。定应上妙教法胜他。若不如是,其耶输陀善男子,今云何乃能回心向彼大沙门。边行於梵行。我等今亦可共往诣大沙门边求行梵行。
尔时彼等五百商人诸大长者,结集相共诣向长老耶输陀边。到已共白耶输陀言:仁耶输陀。久不相见。我等入海。今始回还。闻仁出家故来谘白。安隐无恼快乐以不。如是种种善言美语。慰劳相问。彼此讫了。各起恭敬。卻住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