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古昔诸佛之所游居。如来威神之所建立。其地道场。诸菩萨众所共咨嗟。无极法座。天龙鬼神揵沓和等。咸俱归命稽首为礼。而於佛土宣畅德本。如来威光。慕乐法门菩萨神明等。入无量无限功德如来所行。成等正觉转妙法轮。为极元首善宣开化。於一切法而得自在。所度无极。明晓众生志性所趣。睹其诸根。便度彼岸晓了一切。蠲除罣碍。诸所止处为作佛事而无俗业。坚住於行莫能当者,大比丘众六百万人。一切人民。灭除尘欲无众蔽碍,则为如来法王之子。行深妙法。其所由生不从颠倒。柔软和雅威仪礼节而皆备悉。为大众祐如来之道。而得亲近。诸菩萨众不可称计。行无罣碍。决了普智诸通敏慧。又诸大菩萨大慈大哀。兴布法雲而演电明。为雨甘露满饱众生诸久饥渴。等心一切执志如地。诸所妄想倚著结缚皆已除弃。熙降弘恩。道品之法三十有七,犹如日殿圣慧之宫。明智光曜靡所不照。灭大幽冥显示世间。指其道路宣其德本。若如莲华开<门为>之时,枯竭恩爱。志深渊池。兴立正业具大神通。游於虚空。譬如月宫照乎夜闇。所可游行等心众生。得其志性靡不忻悦。善权方便有益无损。至於道谊亦无增减。普现所行。志若须弥坚住不动。常修梵行供养三宝。於诸境界无能移转。过诸世间之所有法毁呰诽谤。现於一切诸佛国土。而现亲厚。神曜远照志如大海。其器广大盛满法水。修菩萨行。一切众生之所宗戴,犹如师子君主最尊。奉四圣谛怀於大悲心慕慈愍。寂然观察。所察普显。於深妙法而无所畏。坏诸外道。於无央数百千诸劫。究竟无抵。其若菩萨行不以懈惓。一切诸德悉已具足。
其名曰普观见无尽菩萨。皆睹诸国庄严遍现菩萨。如来种性成就无退菩萨。威仪化众示无瞋恚菩萨。无量辩才幢英变音菩萨。积累清净金光威神王菩萨。分别光明辩解散句菩萨。生无量福积累亲业菩萨。如是等类无数菩萨。
於是世尊班宣法门。名曰生诸菩萨。佛成正觉时十六年。见诸梵行普皆兴盛。睹诸菩萨咸来集会。欲演如来诸持法藏。而众开士皆悉雲至。佛自念言:吾宁重增诸菩萨行。使得将护兴立道行。曾有经典讲无盖门。如来所为无极变化。为诸菩萨大士之众。当令进入如来境界。於时世尊以佛境界。变现如来三昧正受。佛適以此佛境。变现定意正受众祐圣旨。上虚空中自然高座。如三千大千佛土。广大高远。上至欲界及无色界。悉佛正行如来功德之所兴化。诸菩萨众性行清净。照於十方诸佛世界。悦可无量众生意行。一切诸天龙神宫殿靡不蒙曜。请召十方诸菩萨等。咨嗟无量名德之称。悉坐无数重阁交露。或有紫金以为墙壁。吉祥藏宝以为轩窗。以玛瑙宝而作户牖。明月藏宝以为栏楯。离垢光宝以为户扇。以普明宝而为重阁。一切众宝而为垣障。垂诸贯珠竖众幢幡。而然锭■。悬诸缯盖。上好栴檀而用垩涂。异妙栴檀可意众香。怀来越度。海中名香而用然之。龙所出宝若干种华。而散其上。众宝之树罗列而行。诸宝香炉巍巍微妙。其所光饰。普周十方诸佛世界。清净奇妙欢悦人心。普悉现於高座之中。其师子座不可称数。亿百千垓而自然现。高座粲丽广长而峻。众所钦乐莫不忻庆。此四大域所有部界,则自然生四万宫殿而甚高大。又其栏楯高四丈九广二十里。以夜光珠离秽宝珠梵英宝珠。悬在幡盖。而以紫金庄饰交露。出自然音。从地以上乃至高座。又既崇妙自然化成无有作者,如是此四域所兴变化。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是,诸有四域悉等无异。皆自然生无极宫殿。於时世尊安隐寂然从三昧起。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其大光明靡所不照。佛与菩萨诸弟子众眷属围绕。诸天在上歌咏功德。而雨众华散诸天衣覆盖虚空。烧众名香。空集乐器而自然鸣。十方佛国皆自然动。光照无量诸佛国已,佛大神足无极变化。境界无限威神无际。圣光无边感动无底。於灵鹫山忽然不现。与大众俱。诸天龙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侍从世尊欲听经法。又四天王与诸天俱。见佛世尊欲诣讲经。於上叉手雨诸天华。供养大圣以偈赞曰:
日月之威曜,明珠天然晖。佛光悉蔽之,消灭三恶趣。其明遍佛土,越须弥铁围。悉归命最胜,咸各怀踊跃。
时四天王从诸天人。各以此偈赞世尊已,忻戴无量。时天帝释与忉利天。见於大圣欲诣大殿。至高座所则施供养。雨诸天香散于佛上。叉手以偈而叹颂曰:
神足度无极,显变化无等。现乎亿佛土,最胜日以出。降伏诸魔界,普德净庄严。其神足自在,稽首无等伦。
忉利诸天偈赞佛已,侍从世尊时须深天王,见佛欲诣宫殿高座。雨於天衣叉手赞佛。安住慧无量,普知众生性。无著如虚空,皆远三世事。
一心入诸行,悉晓群生性。是故可奉敬,三世悉戴仰。
时炎天王偈赞佛已,侍从世尊兜率天王与诸天俱。见於世尊欲诣宫殿大高座所。雨天珍宝而供养佛。叉手赞曰:宜畅於经谊,观如幻野马。
彼则无文字,何有意心像。兴愍哀众生,故佛赞尊法。归知法自然,胜晓无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