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辩难参证
修真辩难参证
桐城刘一明着金盖闵一得参证
前 编
大清乾隆王寅中秋之夜,月朗星稀。悟元默坐栖云峰顶,神入恍惚杳冥之乡,形归虚无寂寥之境。
[参证:即境通玄,门开山见,从而深入,何等活泼!个中“正子”、“活子”跃如照如矣!学者莫作叙事文看过。]
众弟子侍侧,候至中宵,一弟子启而问曰:“师不动摇,无声无臭,其悟道乎?其坐忘乎?”三问而三不答。
[参证:非叙事,乃假点此刻玄用耳!师是师,不作悟元子会,当作众弟子侍侧会,则得此则师字义矣!
其旨,脑在不动摇,无声无臭,故能由悟入忘。而中宵之一乃启而问,问有着落。
子字非虚文。子动而口现于门下矣!故必三问而三不答,答在其中矣!是明明一幅阳动寂采,无上玄况图像也。
二千五百人曰师。师无动摇,师无声臭,有一以视之。一者谁?子中之悟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