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枝离劬蹇“枝”通“支”,枝离谓支体坼裂。劬蹇,劳苦跛行。
〔一五〕故授气流形孙校:“授”藏本作“受”。
〔一六〕项杨无春雕之悲矣“项”原作“顷”。孙校:“顷”当作“倾”。曲园曰:自叙篇亦云,项子有含穗之叹,杨乌有夙折之哀,项子未知何人,疑颜子之误。明案藏本、鲁藩本、慎校本、宝颜堂本“顷”皆作“项”。校补云,“顷”作“项”,谓项讬也(淮南子说林脩务、论衡实知、魏志杨阜传注引皇甫谧列女传并作项讬)。此文项指项讬,杨指杨乌,与自叙篇相合。孙星衍说“顷”作“倾”,非。俞氏谓项子为颜子,亦误。论仙篇含穗而不秀,未实而萎零,皆喻早死。杨明照抱朴子自叙篇举正云,颜氏家训归心篇项橐颜回之短折,扬子法言问神篇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是项杨谓项讬杨乌,可无疑矣。今订正。杨一作扬。
〔一七〕使之所知不全孙校:“所知不全”当作“所如不合”。明案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知”作“欲”。
〔一八〕窦公庸夫年几二百桓谭新论袪蔽篇云:窦公,魏文侯时乐人,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不能导引,无所服饵。余以为窦公少盲,专一内视,精不外鉴,故有此寿。
〔一九〕伯牛废疾慎校本、宝颜堂本、崇文本“废疾”作“有疾”。冉耕,字伯牛,孔丘弟子。论语雍也篇云:伯牛有疾。
〔二十〕子夏丧明卜商,字子夏,孔丘弟子,教授西河,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二一〕盗跖穷凶而白首跖,人名,古之造反者。相传或谓黄帝时人,或谓春秋时人,或谓秦人,传说不一。现今多数认为跖是春秋末期内乱之领袖。庄子盗跖篇云,柳下季之弟名曰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荀子不苟篇云,柳下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史记伯夷列传谓跖以寿终,故称“白首”。
〔二二〕庄跷极恶而黄发史记西南夷传:庄跷者,故楚庄王苗裔也。索隐云:跷,楚庄王弟为“盗”者。按庄跷亦为战国时内乱的主要人物。黄发,指年老。
〔二三〕谈者咸知高世之敦朴“知”下孙校云:刻本有“上”字。明案校语当在“高”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