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欧阳永叔为枢密副使。有贺启。六年辛丑有上富弼丞相、曾公亮参政及两制书三首。
八月丁卯,会翰林学士吴奎、龙图阁直学士杨畋、御史中丞王畴、知制诰王安石考试制科举人于秘阁。
乙亥,上御崇政殿策试制科举人。时,上春秋高,始倦于勤,辙因所问,极言得失。覆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初考官胡宿争不可。光与范镇议,以辙为第四等。蔡襄曰:“吾三司使也,司会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惟胡宿以为不逊,力请黜之。诏差官重定。司马光奏:“臣近蒙差赴崇政殿,后覆考应制举人,试卷内“”“”两号所对策,辞理俱高,绝出伦辈。然“”所对命秩之差、虚实之相养等一两事,与所出差舛,臣遂与范镇同议;以“”为第三等;为第四等。详定官已定従覆考。窃知初考官以为不当,朝廷更为差官重定,复従初考,以“”为不入等。臣窃以为国家置此六科,本欲得材识高远之士,固不以文辞华靡、记诵杂博为贤。“”所试文辞,臣不敢言,但见其指陈朝廷得失无所顾虑,于四人之中最为切直。今若以此不蒙甄收,则臣恐天下之人皆以为朝廷虚设直言极谏之科。而“”以直言被黜,従此四方以言为讳,其于圣主宽明之德亏损不细。臣区区所忧正在于此,非为臣已考为高等,苟欲遂非取胜而已也。伏望陛下察臣愚心,特收“”入等,使天下之人皆曰:‘“”所对事目,虽有漏落,陛下特以其切直收之。’岂不美哉!”既而执政以“”所试进呈,欲黜之。上不许曰:“其言切直,不可弃也。”乃降一等收之,即辙也。
己卯,以辙为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制曰:“朕奉先圣之绪以临天下,虽夙寤晨兴,不敢康宁,而常惧躬有所阙,羞于前烈。日御便坐以延二三大夫垂听而问。而辙也,指陈其微,甚直不阿。虽文采未极,条实未究,亦可谓知爱君矣。朕亲览见,独嘉焉。其以辙为州従事,以试厥功。克慎尔术,思永修誉。”时,知制诰王安石意辙右宰相,专攻人主,比之谷永,不肯撰词。宰相韩琦笑曰:“此人策语谓宰相不足用,欲得娄师德、郝处俊而用之,尚以谷永疑之乎?”知制诰沈进亦考官也,知其不然,故当制有爱君之言。谏官杨畋见上曰:“苏辙,臣所荐也。陛下赦其狂直而收之,盛德之事也。乞宣付史馆。”上悦,従之。辙有《谢制科启》。是时,父洵被命编修礼书,而兄轼出签书凤翔判官,旁无侍子,辙乃奏乞养亲。诏従之。
十二月,轼赴官。十九日,与辙别于郑州西门外。有《辛丑除日寄子瞻》诗。七年壬寅《次韵子瞻减降诸县囚徒事毕登览》诗。
四月,谏议大夫杨畋卒,年五十六。有哀词。八月乙亥,伯父利州路提点刑狱涣卒,年六十二。有挽诗、《次韵子瞻微雪见寄》诗、《次韵子瞻记岁暮乡俗三首》,有《新论三首》。八年癸卯有《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寒食前一日有《寄兄诗》。三月辛未,仁宗崩。六月庚辰,涣夫人杨氏卒。有挽诗。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四月晦日,有《题上清宫辞后》。十二月,轼自凤翔解官归京师。二年乙巳辙为大名府留守推官,有《谢韩丞相启》。寻差管句大名府路安抚总管司机宜文字。有《北京送孙曼叔屯田权三司开拆司》诗,有《中秋夜八绝》。冬,有《留守王贶生日》诗。三年丙午春,有《送陈安期都官》诗。二月,有《寒食赠游压沙诸君》诗。
四月戊申,父洵卒于京师,年五十八。辙兄弟自汴入淮,溯江归。十二月,入峡。四年丁未五月丁巳,英宗崩。十月壬申,葬父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神宗熙宁元年戊申冬,辙兄弟免丧,东游京师。二年己酉春,至京师。
二月甲子,参知政事王安石、枢密院陈升之同制置三司条例。三月,辙上书论事。
丙子,上批付中书曰:“详观疏意,知辙潜心当世之务,颇得其要,郁于下僚,使无所伸,诚亦可惜。”即日召对延和殿。
癸未,以辙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安石急于财利而不知本,吕惠卿为之谋主。辙议事率不合,因以书抵安石,指陈其事之不可行者。安石大怒,欲加以罪,阳叔止之。八月庚戌,辙上言:“每于本司商量公事,动皆不合,臣已有状申本司,具述所议不同事,乞除一合入差遣。”上问所以处辙,曾公亮奏:欲与堂除差遣,上従之,以辙为河南府留守推官。乃定制策登科者不复试馆职,皆送审官与合入差遣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