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後漢文卷十四
烏程嚴可均校輯
桓譚三
桓子新論中
譴非第六
王者初興。皆先建根本。廣立藩屏。以自樹黨。而強固國基焉。是以周武王克殷。未下輿而封黃帝、堯、舜、夏、殷之後。及同姓親屬。功臣德行。以為羽翼。佐助鴻業。永垂流(舊校云。流恐統。)于後嗣。乃者強秦罷去諸侯。而獨自恃任一身。子弟無所封。孤弱無與。是以為帝十四歲而亡。漢高祖始定天下。背亡秦之短計。導(舊校云。導恐遵。)殷周之長道。褒顯功德。多封子弟。後雖多以驕佚敗亡。然漢之基本得以定成。而異姓強臣不能復傾。至景武之世。見諸王數作亂。因抑奪其權勢。而王但得虛尊。坐食租稅。故漢朝遂弱。孤單特立。是以王翁不興兵領士而徑取天下。又懷貪功獨專之利。不肯封
桓譚
一
建子孫及同姓戚屬。為藩輔之固。故兵起莫之救助也。傳曰。與死人同疾者不可為醫。與亡國同政者不可為謀。王翁行甚類暴秦。故亦十五歲而亡。失(當作夫。)獵射禽獸者。始欲中之。恐其創不大也。既已得之。又惡其傷肉多也。鄙人有得
(本作
。依御覽四百九十二。八百六十五改。御覽引本注音檀。生肉醬也。又音延。)醬而美之。及飯。惡與人共食。即小唾其中。共者怒。因涕其醬。遂棄而俱(本作但。依御覽改。)不得食焉。彼亡秦王翁欲取天下時。乃樂與人分之。及已得而重愛不肯與。是惜肉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