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
望溪经学,勇于自信,而前清一代的大儒,大多不太佩服,《四库书目》中对于望溪常常有贬低他的地方,最后《皇经经解》中,并没有收他一本书,一句话,姬传先生最推崇方先生,也不称赞他的经学,他的古文称为一代正宗,我少年时喜欢,近十多年,也有了别的师从。我对本朝大儒,学问方面,师从顾亭林,王怀祖两先生,经济方面,师从陈文蔡公。如果奏请从祀,要从这三个个开始,李厚庵与方望溪,不得不放在后面,这是从私人角度看,感到不满意的。(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九日)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多季弟左右:接家书,知季弟妇于二月初七日仙逝,何以一病不起?想系外感之正,弟向来襟怀不畅,适闻此噩耗,谅必哀伤不能自遣。惟弟体亦不十分强壮;尚当达观节哀,保重身体,应否回籍一行,待沅弟至三山来,与弟熟商,再行定夺。
长江数百里内,厘卡太多,若大通再抽船厘,恐商贾裹足,有碍大局,拟不批准,获港厘局,分设为数无多,拟批令改于华阳镇分设,为数较多,弟之所得较厚,又于外江水师,无交涉争利之嫌,更为妥善,诸嘱保重,至要至要!(同治年元二月廿一日)
【注释】
①裹足:不敢行走。
【译文】
季弟左右:
接到家信,知道季弟媳妇在二月初七日去世,为什么一病便不能好?想必是外感的病吧,弟弟向来襟怀不太畅快,又听了这种不好的消息,想必哀伤不能自己排遣,只是弟弟的身体也不强壮,还是应当抱达观态度,节制哀伤,保重身体,要不要回家一趟,等沅弟到三山来,和弟弟反复商量,再作出决定。
长江几百里内,设的厘金关卡太多,如果大通再收船厘,恐怕商人们会不敢行走,对大局有妨碍,准备不予批准,获港厘局,分设机构不多,准备批令改在华阳镇分设,为数较多,弟弟的所得比较丰厚,对长江水师,没有办交涉和争利的嫌疑,更加妥当。多多保重,至要至要!(同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