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夏錄,一卷,明鄧士龍輯。載明太祖平定蜀夏之事。後附劉基平夏頌并序。記明初太祖平定蜀夏事,今有黃標平夏錄、佚名平蜀記傳世較廣廣。本卷乃鄧氏輯合二書而成。前半部與黃氏之錄相合,自洪武四年春正月丁亥起則與平蜀記無異。)
元聖不綱,羣雄鼎沸,蓋天命聖人,必先以驅除云爾。
蜀有明氏, (一曰旻氏,) 諱玉珍, (一曰字玉珍,) 隨州玉沙村人也。家世務農。玉珍身長八尺,目重瞳子。鄉閭有訟,皆往質焉。
至正辛卯歲,汝、潁兵起,玉珍乃團結里中人,屯于青山,眾推為屯長。 (一曰為巡司弓兵牌子頭,隨倪蠻子為盜。蠻子,即文俊也。)
明年壬辰,徐壽輝亦起於蘄、黃。
癸巳冬十一月,壽輝僭大號,都漢陽,遣使招玉珍。玉珍歸漢陽,授元帥,益兵俾鎮沔陽。與元將哈林禿連戰湖中,飛矢中其右目,人呼為「旻眼子」。
沔陽連歲饑,乙未春, (一曰夏,) 玉珍將斗船五十艘,上夔州府哨糧。時夷陵皆屬漢,參政姜珏守之。玉珍至巫峽,貿糧皆滿。
丙申冬,辰州人楊漢者,元義兵元帥也,以精兵五千屯平西寨。時行省右丞相完者都鎮重慶,招兵。
丁酉春三月,漢以兵屯江北,完者都誘漢來謁,席間殺之,欲并其軍。麾下懼且怒, (「麾下懼且怒」,「且」原作「其」,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乃虜船下流,適遇玉珍於巫峽,訴其事,且言:「重慶一城, (「重慶一城」,原脫「重慶」二字,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補。) 並有左丞相哈林禿、右丞相完者都,兩不相下,郡無厚兵, (「郡無厚兵」,「無」原作「有」,據平夏錄明紀錄彙編本、明今獻彙言本改。) 可攻也。」玉珍猶豫未決,萬戶戴壽等曰:「鳥困投林,人困投人,且公在沔陽為民也,遠來覓糧亦為民也。若分船為二,以其半載糧還沔暢,以其半因漢兵攻重慶,事濟則為之,不濟則歸,無損也。」玉珍從之。道路俄見斗船,遠邇騷然,完者都夜遁果州,生獲哈林禿,父老迎玉珍入城。玉珍禁侵掠,城中安堵如故,四外降者絡繹不絕。乃獻哈林禿于漢陽。是歲秋,壽輝以玉珍為隴蜀省右丞。
戊戌春二月,完者都來自果州,屯嘉定之大佛寺, (一名淩雲,) 規復重慶。玉珍使義弟明二御之。明二者,黃陂人也,智勇過人,玉珍寵愛之,妻以弟婦,稱為明二。 (一曰三奴。) 後復姓名,曰萬勝。明二攻嘉定,夜遣軍人陳夜眼緣城劫烏牛山,城破,惟大佛寺未下,相持越半載,玉珍親率兵繼之。旬日內潰,入之。趙資者,行省參政也,與完者都、平章郎革歹同守嘉定。明二陷嘉定,完者都、郎革歹先遁,惟資守大佛。後明二執資妻於江岸以招資,資嘻曰:「痴婦不死何為,汝不見平章婦乎?」平章婦者,郎革歹妻也。陷城時赴水死。語畢,以強弩射殺妻,復欲射其子,為眾所擁,不得射。已而大佛陷,資亦遁。三人者會于龍州,謀興復,為遊兵執至重慶。玉珍欲用之,館之治平寺,使人諭意。三人曰:「國破家亡,祈一速死爾。」玉珍猶欲生之。 (「使人諭意三人曰國破家亡祈一速死爾玉珍猶欲生之」,原文僅有「欲生之」三字,據平夏錄明古今說海本、明紀錄彙編本補。) 時傳趙參政兵將至,三人者同斬于市, (即大十字街,) 蜀人亦謂之「三忠」。玉珍乃以禮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