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交南錄,又名定興王平交錄,明丘濬(一四二0──一四九五年)撰。濬字仲深,瓊山(今屬廣東)人。景泰五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事跡詳明史本傳。此書自謂次第平交南總兵、英國公張輔家藏奏疏及交阯郡志等撰成,詳述永樂四年至五年平定安南之始末。)
太宗文皇帝入正大統之初,安南國王陳日焜為其臣黎季犛所弒。季犛詭姓名為胡一元,子蒼為胡■〈大上互下〉。矯稱陳氏絕嗣,■〈大上互下〉其甥,請權署國事。上不逆其詐,從其請。未幾,求襲王爵,許之。
踰年,陳氏孫天平始從老撾遁至京, (「陳氏天平始從老撾遁至京」,「天平」原作「添平」,據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明史卷三二一外國傳改。下文照改,不再出校。) 愬其實。季犛聞之懼,遣使上表,請迎天平,還以國。永樂四年春,遣使者以兵五千人送天平歸。 (「遣使者以兵五千人送天平歸」,「千」原作「十」,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達其境,季犛伏兵殺之,及使者。上聞之震怒,諭羣臣曰:「朕為萬國主。蠢爾蠻夷乃敢為不道,以戕其主,奪其國。朕不正其罪,如天道何?」既而占城亦告其侵軼疆界,強授以印服,又聞其僭號大虞,紀年號,蒼偽稱尊號,季犛稱太上皇。毀中國儒教,謂孟子為盗儒,程朱為剽竊。乃議興兵問其罪,羣臣咸贊成之。乃遣大臣告于郊廟,分遣近侍徧告天下山川。
秋七月癸未,制諭:「太子太傅、成國公朱能佩征夷大將軍印,充總兵官,西平侯沐晟為征夷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征夷右副將軍,豐城侯李彬為左參將,雲陽伯陳旭為右參將。」敕大將軍率右副將軍、右參將及清遠伯王友,領驃騎將軍朱榮、劉劄出,鷹揚將軍呂毅、方政,神機將軍程寬、羅文,游擊將軍朱廣、王恕,橫海將軍魯麟、劉清等二十五將軍,統兩京畿、荊、湖、閩、浙、廣東、西之軍, (「統兩京畿荊湖閩浙廣東西之軍」,「浙廣東西」原作「兩廣」,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勝朝遺事本補改。) 從廣西思明府憑祥縣進;左副將軍率左參將,領都指揮陳濬、盧旺等,統巴蜀、建昌、雲、貴之軍,從雲南臨安府蒙自縣進。以兵部尚書劉儁參贊戎機,行部尚書黃福、大理寺卿陳洽、給事中馮貴督餽餉。 (「行部尚書黃福」,「行部」原作「刑部」,據明史卷一五四黃福傳、卷一一七七卿年表及太宗實錄卷三四永樂三年四月癸未條改。按其時刑部尚書為呂震,黃福已改行部尚書。) 於凡所過名山大川修祀事。
乙酉, (「乙酉」,「乙」原作「巳」,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出師。上親幸龍江禡祭,將帥陪位,受脤惟謹。訖事,駐蹕江滸,誓於眾曰:「朕命汝等奉行天罰,惟罪元兇。尚體朕心,毋窮武,毋殺降,毋繫纍老稚,毋毀壞室墓。雖一木一草,亦勿妄翦除。違朕命者,雖勞弗勣,且底於罰。」能等頓首受命。萬眾鼓舞,登舟以行。
是年九月,師次龍州。大將軍遘疾,以師授右副將軍。十月庚子,大將軍薨。眾議軍機事重,不容以緩,請右副將軍代總其兵,行大將軍事。急驛以聞,上命輔就佩征夷大將軍印,代能總兵。且降敕諭之曰:「昔太祖皇帝命開平王常遇春為大將軍,岐陽王李文忠為偏將軍,率師北征。開平王卒于柳河川,岐陽王率諸將掃蕩殘胡,終建大勛,著名青史。爾宜取法前人,以建萬世之功。」此定興忠烈王受命專征之始。
先是,王與大將軍榜示黎賊父子大罪二十,以明天討之意。數季犛兩殺其主,以奪其國,罪一;凡陳氏子孫殺之殆盡,罪二;淫刑以逞,視國人如讎,重斂暴征,民不聊生,罪三;世本黎氏,背祖更姓,罪四;既篡主位,乃詐稱權署國事,以罔朝廷,罪五;表請陳氏孫還以國,及朝廷使送之, (「及朝廷使送之」,「廷」原作「命」,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乃敢拒遏,罪六;殺國主孫,罪七;侵雲南之寧遠州七寨,罪八;殺土官猛慢,虜其女,徵其銀,罪九;威逼近邊土官,致其駭散,罪十;侵廣西之祿州地界,罪十一;擅據西平州,殺土官,罪十二;占城國王占巴的賴國新遭喪,興兵攻其舊州格烈等地,罪十三;又攻板達郎黑、白等州,掠其人民,罪十四;勒取占城象百餘,仍加兵不已,罪十五;占城既受天朝章服,輒偽造金印帶服,逼使其受,罪十六;責占城王惟知尊重中國,而欲其以所以事中國者事之,罪十七;朝使送占城陪臣還其國,以兵劫之於昆陵巷口,罪十八;既奉正朔,又僭稱國號,偽紀元聖,紹成、開大年號,罪十九;朝貢不遣陪臣,輒以罪人充使,罪二十。初,交人聞天兵南下,罔知所以。既聞榜示,咸知其曲在彼。及見榜末云:「待黎賊父子就擒之後,選求陳氏立之。」莫不延頸跂足,以待王師之至。
王以十月丁未至憑祥縣,禡牙入境,并望祀其國中山川。畢,諭于眾曰:「皇帝非利安南土地人民,乃為黎賊害其國主,虐其黎庶,奉行天討,以繼絕世,甦民困。命我等以弔民伐罪,丁寧告戒,非臨陣不得殺人,非稟令不許取物,毋掠子女,毋焚廬舍,毋踐禾稼。爾等宜奉承聖天子德意, (「爾等宜奉承聖天子德意」,原脫「德」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補。) 以立奇功。不用命者,必以軍法從事,無赦。」眾皆懽呼用命。是日,大軍入坡壘關,揭前榜諭國中吏民,以朝廷伐罪吊民之意以招徠之。王詢知坡壘以南,由隘留關歷雞翎關至芹站,山箐深險,林木陰翳,且多溪澗。慮賊有伏,先遣鷹揚將軍呂毅哨探。及檄都督同知韓觀營,於坡壘修道路,繕橋梁,督糧運。戊申,大軍次丘溫縣。己酉,哨至隘留關,賊眾二萬依山結寨,毅攻拔之,斬首四十級,生擒六十餘人。是日,驃騎將軍朱榮等亦破雞翎關,斬首八十餘級, (「斬首八十餘級」,「八」字原作「六」,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生擒十一人。賊聞二關破,其屯兵設伏者悉奔散。壬子,大軍次雞翎關。癸丑,次芹站。是日,先遣鷹揚將軍方政、游擊將軍王恕等, (「先遣鷹揚將軍方政游擊將軍王恕等」,「先」字下原衍「所」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刪。) 直抵富良江北岸嘉林縣。
是時,左副將軍西平侯亦自雲南蒙自縣進兵,經野蒲蠻入境。都指揮朱濬等奪猛烈關,俞讓等拔柵華隘,隨處築堡駐兵,伐木造舟。都指揮徐源、孔斌等突出宣光江口,奪其澚沕等沙。左參將豐城侯領兵渡其上游,督都督程達等中夜舁舟越山,自間道以出洮水江,縱火焚賊舟,遂奪富良江。
十一月乙巳,西平侯統軍至三帶州,與王所遣都督朱榮會。癸酉,橫海將軍魯麟、驃騎將軍劉劄出拔困吾寨。是日,有偽三帶州僉判鄧原南、策州人莫邃等來降。因詢降人,知賊巢穴在東、西二都,恃宣江、沲江、富良江以為險。自三江府沲江南岸傘圓山起,由富良江南岸東下直至寧江。又自富良江北岸自海潮江,由希江、麻牢江直至盤灘困枚山,立木為柵。又增築土城於多邦隘,樹柵立城,連橋接艦七百餘里。 (「連橋接艦七百餘里」,「據」原作「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又於富良江南岸緣江下木栰,悉國中舟艦泊其內。凡諸港汊可通舟處,俱下拒木以備。賊聚眾屯守水陸者, (「賊聚眾屯守水陸者」,原脫「眾」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今獻彙言本補。) 號七百萬。蓋悉驅國中老幼婦女以助聲勢,非實然也。